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异丙酚对大脑皮层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影响

280~328g。实验分为KCl组和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组。KCl组动物大脑皮层突触体悬液中加入KCl(20mmol.ml-1);4-AP组突触体悬液中加入氨基吡啶(6.7mmol.ml-1)。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每一亚组的突触体悬液中加入异丙酚(捷利康公司提供),浓度分别为0、12.5、25、50和100μmol.ml-1。为减少系统误差,由同一只大鼠制备而得的突触体将分成10份,分别供两组的每一亚组用于测定谷氨酸释放量。
  二、突触体的制备 突触体的制备经由Dunkley[1]法改进。大鼠经80%CO2+20%O2麻醉后,断头处死。迅速取出脑组织,浸泡在0.32mol/L冰冻蔗糖溶液中,并分离出约10g大脑皮层灰质组织。皮层组织经匀浆、离心和梯度离心后收集突触体。
  三、突触体谷氨酸释放量的测定 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谷氨酸的释放量由连续酶标荧光法测定[2]。突触体释放出的谷氨酸被谷氨酸水解酶氧化。在此氧化过程中伴随有NADP+的减少和相应的NADPH的增加。NADPH受340nm波长的激发可释放出波长为510nm的强烈荧光。通过测定NADPH 510nm波长的荧光强度,可连续测定出谷氨酸的释放量。
  四、统计分析 所有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各亚组谷氨酸释放量与异丙酚浓度为0对照组的差异性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KCl组各亚组谷氨酸的释放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吡啶组突触体谷氨酸释放量随着异丙酚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异丙酚浓度为12.5和25μmol.ml-1时,突触体谷氨酸释放量与异丙酚浓度为0的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当异丙酚浓度为50和100μmol.ml-1时,突触体谷氨酸释放量较对照组极显著下降(P<0.01)。异丙酚对氨基吡啶组突触体谷氨酸释放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见表1。

表1 不同异丙酚浓度下KCl组和氨基比林组突触体谷氨酸释放量的变化(鼠数=10,±s)。


  异丙酚浓度(μmol.ml-1)
  0   12.5   25   50   100
KCl组
(20mmol.ml-1)  5.42±0.06  5.02±0.03  4.84±0.04  4.75±0.05  4.76±0.05
氨基比林组
(6.7mmol.ml-1)  5.68±0.41  4.61±0.09*  4.13±0.25*  2.49±0.25**  1.94±0.16**

  与异丙酚浓度为0组相比,*P<0.05 **P<0.01
讨论

  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受抑可能是全麻药物发挥麻醉效能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4]。突触体由于去掉了神经元绝大部分的胞体结构,免除了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而突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如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各种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储存和释放等都能完整保留,因而,突触体成为研究全麻药物作用机理的较为理想的模型[5]。本研究采用的是纯化了的成年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体,是一种突触前膜突触体。这种突触体对于研究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模型[6]。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以小囊泡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体中。谷氨酸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警觉状态和对伤害性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8]。如果谷氨酸释放减少,神经系统的警觉性和抗伤害性将降低或消失,从而出现麻醉状态。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异丙酚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颅内血浆兴奋
    异丙酚 安氟醚及其复合组对麻醉后期恢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隆胸麻醉的临床观
    微泵持续静注异丙酚 氯胺酮用于小儿复
    异丙酚麻醉诱导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
    异丙酚在离体鼠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
    异丙酚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异丙酚对血糖 血清钾及血pH的影响
    异丙酚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220例临床分析
    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220例临床分析
    心脏程序刺激与异丙肾上腺素易化诱发房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