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 附37例报告

有多个并发症)。

2 讨论
2.1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的目的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在小儿肛肠外科中应用十分广泛, 它的目的是暂时性改道, 让 新生儿在造口的帮助下正常生长发育, 为日后根治性手术或抢救生命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治 标术式。它具有如下作用: (1)推迟了消化道严重畸形新生儿的根治手术年龄, 提高了手术 成功率和安全性。(2)手术比较简单, 创伤小, 以最小的代价使病儿安全渡过高危新生儿期 。(3)使粪便改道, 远端消化道旷置, 日后能在相对无菌的情况下手术, 为Ⅰ期愈合提供可 靠保证。本组2例造口术后1周内死于呼吸衰竭和全身广泛性硬肿, 占全组5.4%, 说明造口 术安全性是较高的。
2.2 手术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
2.2.1 造口周围皮炎 本组发病31例, 占83.8%, 是造口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 由于造口流出的肠道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 腐蚀造口周围皮肤, 轻者皮肤红肿, 出疹, 重 者皮肤溃烂, 若不及时处理, 也可危及生命。处理应以预防为主, 尽最大努力保持造口周围 皮肤干净, 外涂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性药物, 一旦出现皮炎, 创面应充分暴露, 保持干燥 , 可用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 禁用包扎。
2.2.2 造口粘膜炎性息肉 本组发病19例,占51.4%,居本组发病第二位,多见于造口 粘膜隆起明显过高者。外凸的粘膜常与衣物或造口保护物摩擦,损伤的粘膜出血、炎症、愈 合 交替出现,久而久之形成了炎性息肉。大多数炎性息肉无症状,可待关闭造口后恢复,只有 少数炎性息肉出现反复出血,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注意保护造口粘膜,使用软 质造口保护罩,常可避免症状出现,当反复出血致严重贫血时,可给予少量输血。
2.2.3 造口狭窄 本组发病4例,占10.8%。常见原因一为造口切口过小或肠管回缩,二 是由于造口局限性缺血坏死并感染,经治疗愈合后形成造口狭窄。防治:设计造口适中,一 般以通过两指为宜,手术时注意肠管血运,拖出肠管时不应有张力,避免肠管扭曲等。一旦 出现造口狭窄,应坚持扩张,如无效,可改用手术扩大造口。
2.2.4 造口肠脱出 本组发病4例,占10.8%。常由于造口过大,术后病儿腹压增加等原 因引起(如慢性咳嗽等)。防治:造口设计制作要大小适中,并将两端肠管浆肌层与切口旁腹 膜固定。当肠脱出过长影响生活时,可行Gauderer[1]固定或Krasna[2] 法单纯荷包缝合处理。
2.2.5 粘连性肠梗阻 本组发病2例,占5.4%,肠粘连常由于手术操作粗暴、细菌污染 等引起,也可能是由于病人疤痕体质引起。通过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严格无菌技术等大都 能 避免肠梗阻发生。对于疤痕体质病人目前仍无特效方法,一旦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尽量保守 治疗,待下次关口术时一同处理粘连。
2.2.6 误将乙状结肠当横结肠在右上腹造口 本组出现2例,占5.4%。常发生于肛门闭 锁病儿,由于:①小儿乙状结肠及系膜相对较长。②肛门闭锁常致乙状结肠极度扩张并延伸 致右上腹,致使手术时误作横结肠。避免措施在于手术时正确区分横结肠与乙状结肠,前者 有胃结肠韧带、大网膜,而后者仅为单纯结肠。

吴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外科 湛江,524001)
吴绍文(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524400)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七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