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电生理BCR ICR PEP检查对马尾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症85例,腰椎管狭窄症37例(退变型16例,混合型17例,医原型4例),胸腰段椎管狭窄(以腰段为主)5例。伴有马尾综合征39例。平均年龄42岁(18~77岁),平均身高172cm,病史1个月~30年,平均6年4个月。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均经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证实。
  检查采用DANTEC公司生产的N-2000型诱发电位仪。
  球海绵体肌反射(BCR)和坐骨海绵体肌反射(ICR):用两个环状电极缚于阴茎上,阴极置于阳极近端2cm处,电刺激阴茎背神经,将同心针电极分别插入双侧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记录该肌的运动反应。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4~6倍,刺激频率1Hz,观察受检肌在放松时的电位变化,包括感觉阈、反射阈、反射潜伏期及波形变化。BCR、ICR潜伏期从波形离开基线开始计算[1,3-5]。
  阴部诱发电位(PEP):按国际脑电图学会制定的系统,将针记录电极放在Cz点,参考电极放在Fz点,按上述方法电刺激阴茎背神经,极间阻抗<2kΩ,刺激强度为感觉阈的3倍,刺激频率3Hz,叠加200次,重复1次。观察P1波是否消失,并测量P1波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分化情况[2,6,7]。
  另选10例无腰腿痛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平均年龄37.5岁(23~70岁)。正常组和患者组数据变化用SPSS/PC+统计软件做t检验,以观察指标超过均值+2.5倍标准差为异常。

结果

  一、BCR、ICR、PEP正常值及异常结果判定标准
  对照组10例正常人所获BCR、ICR、PEP正常值与国外报道结果相近[1-8]。
  异常结果判定标准,受检患者所测潜伏期值超过+2.5s或波形未引出为异常。波幅因差异太大,故未选作指标(表1,图1~6)。


图1 正常BCR潜伏期33.2ms   图2 正常ICR潜伏期33.4ms

 
图3 异常BCR潜伏期55.6ms   图4 异常ICR潜伏期53.6ms

 
图5 正常PEP潜伏期38.8ms    图6 异常PEP潜伏期49.2ms

表1 对照组和异常组BCR、ICR、PEP
潜伏期比较(,ms)


分组 例数 BCR ICR PEP
对照组 10 33.7±3.36 33.4±3.40 40.3±1.31
异常组 59 55.7±5.92 56.7±6.07 49.3±4.42
t值 - 14.453 15.191 6.257
P值 - <0.001 <0.001 <0.001


  二、127例患者检查结果分析
  (一)127例患者检查中,发现59例异常(46.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临床依据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低下和/或3根以上神经根支配区之感觉、运动、反射障碍诊断为马尾综合征者只有39例(30.7%)。另20例临床未做出马尾综合征的诊断,但经BCR、ICR、PEP检查显示马尾神经损伤。表明该方法查出异常者明显高于临床所见(经χ2检验,χ2=24.68,P<0.005)。
  (二)127例患者中,三项检测全部正常68/127(53.5%)。1~3项检测异常59/127(46.5%),其中BCR和/或ICR异常36例(61.0%),BCR和/或ICR及PEP异常15例(25.4%),PEP异常8例(13.6%)。
  双侧BCR和/或ICR异常共38/51(74.5%),其中波形消失26例(51%),潜伏期延长12例(23.5%)。一侧BCR和/或ICR异常13/51(25.5%),其中波形消失8例(15.7%),潜伏期延长5例(9.8%)。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咪唑安定及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
    白芷细胞外21kD钙调素结合蛋白的生理功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从胆管损伤引申对胆道生理学及病理生理
    模拟生理的重睑成形术
    心房扑动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对 利小便实大便 治法的病理生理基础探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生理研究进展
    心肌细胞肥大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及生物学治疗进
    冠状静脉在起搏与电生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抑郁症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障碍的研
    呼吸生理监测参数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