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正文  

兔眼滤过术联合应用苏拉明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切除术。

    所有手术均由第一作者完成,手术后术眼均滴用氯霉素眼水。

    1.5  实验方法

    1.5.1  标本的制备  分别于术后第3、第7、第15、第30、第60天,由各组中随机选择2只兔,麻醉后自耳缘静脉注入30 ml空气处死;其余继续观察,至第2个观察时间再随机选择处死。取出眼球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取包括顺时针方向9~3点钟,角膜缘前后自1~2 mm透明角膜至距离角膜缘1 cm处的结膜,结膜下组织及巩膜发块状组织,放入10%的福尔马林液中固定,制作标本,再将标本行连续性切片制成病理切片。

    1.5.2  组织病理学检查

    1.5.2.1  Masson三色染色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Masson三色染色法结果,主要观察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的增殖情况。病理切片中新生胶原纤维量依据高倍镜视野下结膜和巩膜间隙内新生胶原纤维的面积占切片中结膜和巩膜间的空间总面积计算[6],共分为4级:0级<25%,+级26%~50%,++级51%~75%,+++级>75%。依据胶原纤维所占面积分级后,应用K-W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一步两两分析比较(Nemenyi法)结果。

    1.5.2.2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结果[7]  天狼猩红(sirius red F3B)购于美国Sigma公司,配成1%的苦味酸—天狼猩红溶液,H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由同济医学院千屏影像公司提供。每只眼取1张切片,每张切片上随机取4个视野,摄100倍照片,摄像后照片电子文件输入计算机,获取面密度和吸光度(A)值(胶原染色测试指标)。两者均反映胶原含量、胶原化面积及程度。

    1.5.2.3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B法)结果[6]  采用鼠抗人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主要观察滤过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依据病理切片中高倍镜视野下成纤维细胞的量分为4级:0级无成纤维细胞,+级1~5个,++级6~10个,+++级11~20个。采用第Ⅷ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主要观察滤过道新生血管情况,依据病理切片中高倍镜视野下新生血管量分为3级:0级无新生血管,+级1~5个,++级6~10个。应用K-W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一步两两分析比较(Nemenyi法)结果。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

    2  结果

    2.1  滤过道的新生胶原纤维量  病理切片采用Masson三色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量。结果显示三种不同术式的滤过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胶原纤维存在(见图1)。依据胶原纤维所占面积分级后,应用K-W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术式滤过道的新生胶原纤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3,P<0.05),见表1。结果表明不同术式对术后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量均有影响。

    进一步两两分析比较(Nemenyi法)结果:

    ①TR+S组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量少于T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9,P<0.05)。

    ②TR+MMC组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量少于TR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0,P<0.05)。

    ③TR+S组和TR+MMC组术后滤过道新生胶原纤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重症胰腺炎血透 滤过的治疗研究
    雷公藤多甙对兔眼缝线固定式人工晶体表
    无肝素连续性血液滤过操作中的护理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