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治疗小儿急性热病效果观察

多数常用抗生素配伍。 为了探讨赖氨匹林静脉滴注在小儿急性热病中及时、 有效、 安全的退热作用, 我院儿科1997年3月~1998年2月, 对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体温>39 ℃者60例, 分别用赖氨匹林静脉滴注和安痛定肌肉注射作退热治疗, 进行了疗效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发热72 h内就诊, 体温>39 ℃者60例,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小于1岁11例, 小于3岁19例, 小于7岁18例, 7~14岁12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例, 急性扁桃体炎27例, 急性支气管肺炎6例, 急性肠炎5例, 其他4例。
1.2 方法
  60例均征求患儿家长同意, 随机分组, 治疗组30例, 用赖氨匹林静脉滴注; 对照组30例, 用安痛定肌肉注射。 治疗组赖氨匹林按每次15 mg/kg用生理盐水2~3 ml稀释后加入莫菲滴管静脉滴入; 对照组安痛定按常规用量肌肉注射。 两组分别在用药15、 30和60 min后各测量体温1次。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用药60 min内体温降退为准, 显效: 下降>2 ℃; 有效: 下降1.0~1.9 ℃; 轻度有效: 下降0.5~0.9 ℃; 无效: 下降<0.4 ℃。 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退热结果见表1。 两组用药退热效果的比较及两组用药后体温下降程度见表2。

表1 静脉滴注赖氨匹林肌内注射安痛定退热效果


用药时间
(min)
显效 有效 轻效 无效
n % n % n % n %
赖氨匹林 15 7 23.33 12
40.00
3 10.00
8 26.67

  30 20 66.67 7 23.33 2 6.67 1 3.33
  60 28 93.33 1 3.33 1 3.33 0 0
安痛定  15 5 16.67 4 13.33 3 10.00 18 60.00
  30 9 30.00 13 43.33 5 16.66 3 10.00
  60 27 90.00 2 6.66 1 3.33 0 0


表2 两组用药后退热降温结果比较


用 药 后 赖氨匹林组 安痛定组 P值
n % n %
退热结果
 15 min始退热 22 73.33 12 40.00 <0.01
 60 min降至正常 28 93.33 27 90.00 >0.05
体温下降 ±s
 15 min 0.925±0.571 0.308±0.584 <0.01
 60 min 2.432±0.751 2.384±0.806 >0.05


3 讨 论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 作用同阿司匹林, 特点是适合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血浓度高, 副作用小。 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1]。 由于在水中溶解度好, pH值5~6, 适合于配伍注射剂合用[2], 是目前唯一能静脉滴注的退热药。 其退热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而引起解热作用[1]。 赖氨匹林还含有赖氨酸, 具有促进组织修复, 增进神经细胞代谢, 提高中枢神经组织活力, 改善组织缺氧等作用[2]。 有人报道用本品治疗感冒发热、 解热, 有效率76.5%, 投药后1 h体温下降1.1 ℃。 本组病例用该药后1 h体温下降2.432±0.751 ℃, 解热有效率93.33%。 用安痛定后1 h体温下降2.384±0.806 ℃, 解热有效率90%。 两组1 h解热有效率比较, P>0.05, 差异不显著。 但退热起效时间, 赖氨匹林组用药15 min开始退热人数22例(73.3%), 安痛定组12例(40%), 两组间经统计学比较, P<0.01, 差异显著, 表明赖氨匹林较安痛定退热起效快。 我们的体会是, 赖氨匹林剂量每次15 mg/kg静脉滴注效果好, 退热起效快, 无不良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提高静脉动脉化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左髂总静脉狭窄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腹膜后肿瘤手术并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切除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经股静脉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在射频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常用化疗药物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实验观察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附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急性门静脉主干完全性栓塞支架置入术术
    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疗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机制探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