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青年人大肠癌4例误诊分析

    结肠癌、直肠癌发病多见于年龄在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发现在30岁以下青年人患大肠癌并不少见,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2月,发现大肠癌的患者48例。其中30岁以下患病就有9例。有4例青年结肠癌患者被误诊,以致延误时间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和吸取经验教训,现将误诊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6~30岁,病程在3个月以内2例,4~6个月1例,7~10个月1例。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2例伴有里急后重,3例脐周及左下腹疼痛。便血1例,脓血便1例,黏液便2例,腹部肿块1例。误诊疾病:2例误诊为肠炎,1例误诊为菌痢,1例误诊为内痔。所有病例B超检查发现左下腹肿块1例,X线钡剂灌肠发现乙状结肠充盈缺损,肠腔狭窄1例,在结肠镜检时,发现乙状结肠菜花状肿瘤3例,直肠肿块1例。病检均为黏液腺癌。4例均在CT确诊后发现转移,1例因发生了重度衰竭已失去手术机会,其他3例转入外科手术治疗。

    2  病案举例

    2.1  例1,患者,男,25岁。因腹痛、腹泻、脓血便、黏液血便误诊为肠炎入院。5个月前开始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诊断为肠炎,给氨苄青霉素及氟哌酸治疗,症状有所减轻,而后又多次腹痛,腹泻,仍按肠炎治疗。在7个月以后因腹痛,腹泻加重,明显消廋,做进一步检查时,发现左下腹有明显肿块,疑为乙状结肠肿瘤,做结肠镜检查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癌,CT检查已经多处转移,患者已发生重度衰竭无法手术。

    2.2  例2,患者,男,21岁。因间断性便血误诊为内痔入院。3个月前反复便血,来院治疗,未作详细问诊和体检,按一般内痔治疗,出血一度好转,但反复发作,门诊仍按内痔处理。4个月后病情加重,便血不止治疗无效,做结肠镜进一步检查诊断为直肠癌。

    3  讨论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病中,其发病率仅低于食管癌、胃癌。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发病高峰在50岁左右,但30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并不少见。根据报道,大肠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我国比欧美提前约10年,且青年人患大肠癌比欧美多见,这是本病在我国发生的一个特点[1]。如果不够重视,延误诊断和治疗,其预后极其严重。为总结经验和教训,笔者总结如下:(1)4例大肠癌患者都先后2~3年死亡,其死亡原因都是没有做到及时就诊,延误诊治时间有2~10个月不等,以致1例因严重衰竭不能手术,3例患者在手术时均发现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转移,大部分肠管广泛粘连,无法进行彻底根治。(2)主要是对青年人大肠癌缺乏警惕性,而且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如果不作全面和细致检查,就极容易漏诊或者误诊,重要原因是绝乏相关知识和经验。(3)腹泻、脓血便在下消化道疾病中是常见的症状。如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肠结核,还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要作具体分析,做必要的检查完全可以确诊。(4)对使用直肠指诊,结肠镜作及时必要的检查缺少足够的认识,一般人认为直肠指诊可以发现75%的直肠癌患者。有很大的诊断价值,操作简单,又不增加患者痛苦。结肠镜检可直接观察癌肿的病变,并可做活检,以防误诊。

    总结以上病例及其误诊原因,最重要是在临床上应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警惕性,对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首先应做直肠指诊、直肠镜或钡剂灌肠及实验室相关检查,以早作诊断,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7.

(编辑:乔 雨)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ANSIE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应用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提高对成年人生长激素缺乏综合征的认识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48例老年人肺上叶前段或舌段病变临床分
    老年人康复护理
    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矫治的体会
    肌力训练与老年人健康状态
    二氧化碳气腹对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