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_media thickness 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 计算斑块面积。结果 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颈动脉斑块;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大量病理、影像及临床研究表明60%~7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轻至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动脉血栓所引起的。所以,预测斑块破裂和寻找促进斑块稳定的药物对临床预防急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被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扫描确诊。经体外血管超声检查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双侧颈动脉任一条内膜-中层厚度(IMT)≥1.2mm。所有患者均排除心源性脑梗死或其他原因梗死、肿瘤、肝脏病变、感染性疾病,近期无重大外伤、手术史。9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8~76(平均63.3±7.9)岁。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1~78(平均64.3±8.3)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4(平均64.2±7.6)岁。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给予普罗布考250mg 2/日(商品名之乐,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加阿托伐他汀20mg 1/日(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1/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药物治疗同治疗组,疗程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PHLIL PS Envisor H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查频率10MHz,专人操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探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并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 选择数值最大的两条径线作为长、宽相乘计算斑块面积,若同时有数块斑块,取其平均值。同时分别测量距离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2、2.5、3cm的各3处颈动脉IMT,取其平均值。

    1.3.2  血脂测定: 抽血前3天禁高脂饮食,禁食12h后抽取静脉血,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浓度。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治疗期间随时记录其他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
    普罗帕酮 莫雷西嗪 美西律的疗效和安全
    胺碘酮 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
    硫普罗宁预防食道癌放疗肺损伤49例临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