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基底节区出血性脑梗死

断流,其远端动脉麻痹扩张,栓子向远端移动,血管部分再通,高压血流进入已有破损的血管内,使血管破裂,引起出血。②大面积脑梗死以后大范围水肿。本组8例为基底节区大面积梗死。③高血糖,有报道高血糖时梗死局部酸中毒,使血管内皮受损,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造成HI。本组6例合并有高血糖,估计还与高血糖造成严重动脉硬化有关,这与皮质型出血不同。由于大脑皮质侧支循环丰富,新生血管不完善,通透性较高,易发生HI。
2.3 临床及诊治 一般来说,HI从不发生在缺血性卒中后6小时,最早发生在18小时,最晚2个月,以7天左右最多[8]。本组资料显示,HIOBG最早发生在48小时,最晚28天,2周内发生率最高,占72.2%。文献报道多数HI不引起临床症状恶化。本组10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情加重,估计与HIOBG多为血肿型,由于血肿的压迫与周围脑组织的占位效应,加之部分病例合并大面积梗死所致。
  王德生等[7]对17例肉眼可见的HI进行了病理观察,发现毛细血管型出血11例,发生在皮层附近;小动脉型出血6例,均发生在基底节附近,出血量大,为破裂性出血。这与本组CT和MRI所见一致。本组资料提示,HIOBG常为单发小片状,甚至形成明显血肿。本组1例出血量甚至达30ml,且破入脑室。
  过去观点认为,基底节区小梗死不会发生HI,本组10例为基底节小范围梗死,最小梗死面积为1cm×1cm。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概念应有所改变,应重视HIOBG的发生。
  CT扫描是诊断HI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基底节HI的CT表现主要是低密度灶内有继发性出血的高密度影。出血灶如小,则可因部分容积效应,而被周围低密度水肿和坏死所掩盖[8]。本组1例CT未发现HI,同时行MRI检查发现HI,支持该观点,亦说明MRI对HI的检出率高于CT,而且高场强的MRI有分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HI的功能[9],因此MRI检查是确诊HIOBG的最佳选择。
  本组18例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12例,死亡3例,1例大量脑出血,2例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本组资料提示,发生HIOBG后,对临床症状不加重的患者,无需特殊处理。对临床症状加重,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则应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但不宜使用时间过长,以免继发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对临床症状严重,出血量大的患者治疗应按脑出血处理。过去普遍认为,HI发生后即应终止抗凝治疗,而Pessin等[10]对已发生HI的11例患者继续给予抗凝治疗,并无1例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相反,症状有明显改善。本组也有1例发生HI后继续应用东菱克栓酶和口服阿司匹林,症状无加重。我们认为,确诊HI后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抗凝剂治疗,但对于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有水肿效应和早期大梗死的患者应避免应用抗凝剂治疗。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  附4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超早期小骨窗手术及
    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超早期小骨窗手术及
    基底节血肿
    原发性对称性基底节钙化伴发精神障碍八
    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低密度病变的CT分析
    带蒂皮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基底前脑NOS神经元移植至成年鼠海马内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死亡和CT表现 
    颅脑基底静脉前段的显微解剖观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内皮素受体A在兔实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