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高元慧

  新生儿窒息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围产期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密切相关。收集我院1994年4月~1997年10月分娩的112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994年4月~1997年10月在我院分娩总数125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2例,新手儿窒息发生率为8.9%。其中轻度窒息90例,重度窒息22例。新生儿窒息常由多种因素引起,本文以最主要的一项为代表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其主要产科原因(见表Ⅰ)。
  脐带因素包括脐带缠绕、受压、过短、脐带脱垂等。产程异常包括急产、滞产。胎位异常主要为头位难产,其次为臀位。胎盘功能不全主要指患有可致胎盘功能减退的疾病,如重度妊高征、过期妊娠等。羊水量异常是作B超检查羊水暗区,≤3cm羊水过少,≥7cm为羊水过多。

表Ⅰ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
 

产科原因 新生儿窒息 比例(%)
轻度 重度
脐带因素 38 10 42.86
产程、胎位异常 31 8 34.82
胎盘功能不全 13 2 13.39
羊水量异常 5 1 5.36
胎膜早破 3 1 3.57
合  计 90 22 100

2 结  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以脐带问题最多,占42.86%,主要为脐带缠绕。其次为产程、胎位异常,及胎盘功能不全,其它因素所占比例较少。
2.2 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本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67例,其中胎心音改变41例,破膜后见羊水污染52例。胎心电子监护仪观察,可变减速35例,晚期减速26例(见表Ⅱ)。
表Ⅱ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胎儿窘迫 胎心改变 胎心基线变化 羊水污染
变  减 晚  减 Ⅰ° Ⅱ° Ⅲ°
轻  度 52 31 29 17 5 8 24
重  度 15 10 6 9 1 3 11
合  计 67 41 35 26 6 11 35

3 讨  论
3.1 脐带绕颈是脐带缠绕最常见的一种,脐绕颈周数越多,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越大。产程中胎儿先露随宫缩而下降,当脐绕颈、脐带过短或打结时,脐带血流受阻导致胎儿在宫内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临床上表现为胎心音改变,羊水不同程度的污染,胎监显示胎心基线呈可变减速。对于脐带绕颈的诊治措施,在产前首先彩超监测脐带情况,临产时应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变化。可变换体位、吸O2,经处理胎心音未改善,不能尽快经阴道分娩者,应剖宫产结束分娩。作好新生儿抢救准备,主要是新生儿娩出后的第一口呼吸的处理,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3.2 胎位异常,特别是头位难产,往往造成产程异常。产程异常,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不同程度的影响胎盘血循环,造成胎儿在宫内缺氧,使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因此,在产程中要严密观察宫缩,产程进展及胎头下降情况,进行胎心监护。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给予处理,综合判断,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避免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3.3 积极治疗产科并发症,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新生儿窒息15例发生于妊高征、过期妊娠等疾病,占13.39%。妊高征由于子宫胎盘血管痉挛,影响胎盘功能。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羊水减少,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下降,都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因此,一定要重视孕期保健,预防和控制妊高征,及时处理过期妊娠。
3.4 胎儿宫内窘迫常导致新生儿窒息,本组胎儿窘迫67例,占59.82%。因此,在产程中除了要注意观察胎心音外,还应注意羊水性状,可作羊膜镜观察羊水情况。羊水污染重说明胎儿宫内缺氧较重,新生儿窒息程度相对也重。胎监出现胎心率持续加速,可变减速,晚期减速,均应考虑存在胎儿窘迫。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纠正胎儿宫内窘迫,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简介:高元慧(1951- ),女,山东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妇产科工作。
高元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一例父源染色体有两种新生5p缺失的患者
    新生化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
    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疗效
    细胞生长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红臀与局部霉菌感染关系的临床观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神经生长因子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左旋硝基精氨酸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
    660例壮族新生儿红细胞酶缺乏症及地中
    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七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