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胡福莉,伍严安,陈发文,马晓宁,陈坟雯,林培城

(福建省立医院,福州350001)

摘要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冠心病(CAD)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了79例冠心病(CAD)及68名正常人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显示,CAD病人ACE基因II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28%(22/79)、29%(23/79)和43%(34/79),而正常人则分别为41%(28/68)、32%(22/68)和26%(18/68)。两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型均差异显著(P<0.05)。提示DD基因型可能为CA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催化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加速缓激肽的灭活,使冠状血管张力增加,平滑肌细胞增殖,因而在血管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循环ACE水平受ACE基因的影响〔1〕。ACE基因全长21 kb,位于17号染色体q23上,含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2〕。其中16内含子存在一个287 bp的Alu片段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1〕。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 I/D多态性,并探讨其与冠心病(CA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冠心病组 79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2.08±6.5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均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经动态心电图及心脏ECT检查均有缺血性改变。心肌梗塞(MI)病人36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者27例,急性心肌梗塞者9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并经心电图及酶学检查证实。
1.1.2 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68例,男性30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33±6.64岁。
  以上两组对象均经严格检查排除其他心脏病,肺、肝、肾疾病,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
1.2 方法
1.2.1 ACE基因型检测 取2 ml静脉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常规分离白细胞,用酚/氯仿法提取DNA,用PCR法扩增ACE基因组的第16内含子。PCR引物正链:5 CTGGAGACCACTCCCATCCTTTCT3 ,负链:5 GATGTGGCCATCACATTCGTC
AGAT3 。25 μl反应体系中:以上引物各20 pmol/L,dNTP 0.8 mmol/L,2.5 μl 10×扩增缓冲液,Taq酶1 U。反应条件:94℃变性1 min,58℃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循环30次后,72℃延伸5 min。扩增产物10 μl在含500 μg/L溴乙啶的20 g/L琼脂糖凝胶内电泳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只有一条190 bp片段者为缺失型纯合子(DD),只有一条490 bp片断的为插入型纯合子(II),两种片段都有的为杂合子(ID)〔3〕。
1.2.2 统计方法 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PCR扩增后电泳结果见附图。
2.2 CAD组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71,P<0.05),D等位基因型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6.53,P<0.05)。结果详见附表。

 

  注:M:标准分子量;DD:缺失型纯合子;ID:杂合子;II:插入型纯合子

附图 PCR扩增结果

附表 CAD组与对照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组别 n ACE基因型 等位基因
II ID DD I D
n % n % n % n % n %
对照组 68 28 41 22 32 18 26 78 57 58 43
CAD组 79 22 28 23 29 34 43* 67 42 91 58*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Cambien等〔4〕曾报道MI患者ACE基因DD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DD基因型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Lindpaintner等〔5〕的研究结果却认为ACE基因多态性与MI无明显关联。在本组研究中,CAD患者中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我国福建地区,ACE基因I/D多态性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