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凝血障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减弱,而凝血障碍渐趋明显。此期持续时间较长,常构成DIC的主要临床特点如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倾向和实验室检测异常,如:本文中期组PT、aPTT、TT、DD、AT:A同正常组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DIC后期):此阶段凝血过程逐渐减弱,由纤溶过程所代替。临床上此期主要表现为广泛再发性出血倾向,或已减轻的出血症状重新加重;严重的不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如本组资料中后期组10例患儿有5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直接导致4例死亡、1例未愈,其实验室检测发现血液呈显著低凝状态,而纤溶试验提示纤溶亢进,如:PT、aPTT延长(P<0.05),DD明显升高、AT:A明显减低(P<0.01)。抗凝血酶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其消耗性降低约见于80%左右的急性DIC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抗凝血酶与肝素合用,既可减少肝素用量又可增强抗凝疗效。有学者认为,若符合DIC的诊断标准,又存在AT水平的下降,就更增加了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AT水平可作为进一步证实疾病严重性的指标之一[4]。因此,检测DIC患者体内AT:A相当重要。本组实验结果表明AT:A检测在DIC后期组和死亡组中的阳性率分别达到90%和100%,证实其在DIC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不仅因其有助DIC诊断,而且是肝素抗凝治疗应用及疗效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宋善俊,王鸿利,李家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M]. 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袁状.危重儿DIC与肝素治疗的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 2001,8(4):203204.

[3] 农淑萍,刘纯义,刘喜.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危重儿DIC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21(8):10901091.

[4] CAUCHIE P,CAUCHIE CH,BOUDJETTIQ KZ,et 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overt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a general hospital——meaning of the ISTH score system,fibrin monomers,and lipoproteinCreactive protein complex formation[J]. Am J Hematol,2006,81(6):414419.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检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阴道巨大侵袭性血管粘液性瘤伴感染一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生成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二例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祛风法对凉血补肾中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
    论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应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
    获得性血友病A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评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