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影像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探讨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脑部影像表现,并探讨临床相关性。方法:复习36例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CT或(和)MRI检查的脑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殖细胞瘤6例,颅咽管瘤5例,下丘脑胶质瘤2例,垂体腺瘤2例,郎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28例行MRI检查病例中,除了2例具有正常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外,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柄异常1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比例较高,且病因各异,因此对临床确诊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非常有必要做CT或(和)MRI检查。

【关键词】  中枢性尿崩症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尿崩症是儿童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以多饮、多尿及持续性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按发病部位分为中枢性和肾性。中枢性尿崩症(CDI)主要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的任何部位遭受破坏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1]。CT或MRI对下丘脑、垂体及其邻近结构的病变显示具有极佳效果,因此对诊断中枢性尿崩症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36例资料完整经临床证实的儿童中枢性尿崩症,对脑部影像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相关性作探讨。

    临床资料

    中枢性尿崩症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6:1;年龄6个月~15岁,平均7.8岁。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多饮、多尿症状,尿比重为1.000~1.006,平均1.002,禁水试验后尿比重平均为1.005,垂体加压素试验尿比重平均为0.014。36例中枢性尿崩症病例中,28例行MRI检查,8例行CT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

    MRI检查:用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鞍区冠状面及矢状面(SE序列T1WI、T2WI)扫描,必要时加横断面,层厚为3mm,16例同时作Gd-DTPA增强扫描。CT扫描使用双层螺旋CT机,以横断面为主,5例加鞍区冠状面,层厚约3mm,4例作增强扫描。

    结  果

    36例中枢性尿崩症中,颅内肿瘤15例。鞍区生殖细胞瘤4例,CT扫描显示,鞍上生殖细胞瘤伴室间孔旁、中间帆腔转移,MRI矢状面增强扫描,鞍上肿瘤明显强化侵犯鞍内,室间孔旁及中间帆腔见结节样强化灶。其中1例扫描时发现肿瘤沿脑脊液播散;松果体生殖细胞瘤2例,表现为松果体区巨大团状实性占位性病灶,其中1例同时累及灰结节、乳头体,垂体柄增粗达1cm;颅咽管瘤5例,CT扫描显示,鞍上颅咽管瘤,MRI矢、冠状面增强扫描,鞍上肿瘤为囊性,囊壁强化。其中2例压迫视交叉,但临床无视力障碍;垂体腺瘤2例,CT扫描显示:鞍区脑垂体腺瘤,MRI矢、冠状面增强扫描:鞍区肿瘤不规则环状强化,鞍上池受压。均上压迫视交叉,垂体柄被肿瘤组织所代替;下丘脑胶质瘤2例。郎罕氏细胞组织增生症5例,主要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其中1例下丘脑还见软组织结节。28例中枢性尿崩症行MRI检查,除2例具有正常的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其余26例垂体后叶T1加权像高信号均消失;其中垂体小、发育不良8例,垂体前后径为3.9~8.0mm,左右径为6.1mm,高度约2.2~5.7mm,平均为3.5mm,垂体上缘隆突1例,CT扫描显示,脑垂体上缘隆突,MRI矢、冠状面T1WI:脑垂体高度约6.8mm,上缘隆突。

    其中2例表现为空蝶鞍。垂体柄异常共16例,其中垂体柄细3例,垂体柄上份增粗5例,垂体柄中断8例,其中2例头部具有外伤史,4例具有非正常头位产及生后窒息史。

    讨  论

    儿童尿崩症绝大多数为中枢性尿崩症,极少数为肾性尿崩症,以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无效为特征,以性联遗传为主,主要由于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尿浓缩功能受损而导致尿崩症。对临床确诊的肾性尿崩症无须作影像检查。

    中枢性尿崩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所谓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是指特发性或家族性,由于原因不明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不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所致,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视上核及室旁核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有关[2]。继发性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了下丘脑或下丘垂体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儿童多发性硬化九例分析
    精制孢子丝菌素的研制及其诊断儿童孢子
    儿童智力低下434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
    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
    麻城市1969~1998年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和
    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方法学
    香港儿童健康服务
    黄绿色蔬菜对儿童血清类胡萝卜素水平的
    13碳尿素呼吸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
    幼儿园环境中铅含量对儿童血铅值的影响
    中国北方儿童格林
    紧扣儿童特点 突破 儿科学 教学中的一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