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护

【摘要】  目的  总结高龄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护方法及体会;方法  43例患者共实施46个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取术前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术后严密观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教会患者功能锻炼方法。结论  制定完善的预防、护理方法可明显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是近30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入最多,发展变化最突出的领域之一。该手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高龄老年人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高发的下肢静脉血栓却成了老年患者护理的瓶颈。因此,做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左髋关节19例,右侧髋关节21例,双侧髋关节3例;共46个髋关节;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6个,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0个;年龄62~88岁,平均75岁。
        1.2并存病  合并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10例,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三病者8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5例,肾功能不全2例。
        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2.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高凝状态。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均使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②静脉血流状态。患者多属于高龄且合并多脏器生理退变和器质性疾病,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减慢,均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加上术后患肢制动等使血流进一步减慢、瘀滞,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改变而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③血管壁的损伤。术中体位过度旋转、屈曲,下肢过度牵拉而间接损伤血管壁,还有术中骨水泥的热损害、术野炎症刺激或高渗糖造影剂直接损害血管壁均会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
        2.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判断与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绀、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出现胸闷、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肺栓塞。
        2.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①药物疗法。低分子肝素是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药。一般使用量为3000-5000U,皮下注射1次/d;②机械性疗法。分主动和被动2种方法:(1)主动活动。在病人股骨颈骨折住院卧床期间做好下肢牵引;围手术治疗期鼓励病人患肢远端关节(踝关节)屈曲、旋转活动及股四头肌舒缩等活动,有条件的病人最好穿上弹力袜;(2)被动活动。麻醉过后即可按术前要求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CPM)使用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第三天开始进行,从小幅度30°开始日渐增加幅度,但不能超过90°。病人持续使用功能锻炼器1~2周。以上方法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病率。 
 2.4观察与护理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各类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放射学观察与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及股骨颈骨折1
    髋关节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18 例治疗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中的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及股骨颈骨折1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