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61例老年患者术中连续监测ST段变化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前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脏功能的明显改变,是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心博骤停的先兆。老年冠心病包括症状性和隐匿性患者是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为了增加其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心肌缺血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检查(ECG)ST段的变化可直接的反映冠状动脉对心肌供血的情况,仍是围手术期最常用的心肌缺血监测方法,本报告对65岁以上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术中ECG-ST段的连续监测,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对比来发现和探讨手术麻醉患者ST段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老年   连续监测  ST段   变化
        1 分析对象和方法
        选择65岁以上非心脏手术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估计分级II-III级)共计61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8.5岁,最大年龄83岁。麻醉方法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34例,颈臂丛神经阻滞12例,全身麻醉15例。所有手术病例术前常规做心电图检查,有心电图异常者16例,其中8例病例报告有缺血性ST段压低,排除其使用强心药、低钾血症及其它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术前均常规予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肌注,神经阻滞使用药物为1%利多卡因+0.49%甲璜酸罗哌卡因混合液,均以常规方法操作。硬膜外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在手术麻醉中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12kp.或血压较基础值降低30%)时静脉给予麻黄碱5-15mg/次。全身麻醉选择咪哒唑仑0.06mg/kg+芬太尼6ug/kg+丙泊酚1.5mg/kg+维库溴胺0.1mg/kg快速诱导插管,术中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人工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l/kg, 频率12-16次/分。 
        ECG采用BeneView T5型,监测在手术开始前记录一次,术中每10分钟记录一次,ST段变化随时观测记录。
        2  结果
        术中总计有23例,38次出现缺血性ST段压低,占全部病例的26.5%,术中出现缺血性ST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术前ECG情况与术中ST段改变的关系  术前ECG异常病人中,有9例(58.9%)发生缺血性ST改变,术前8例报告有缺血性ST段压低者,术中ST段全部进一步压低,发生缺血ST段改变。
        2.2心率变化与ST段的关系  23例中有6例7次出现心率增快(平均心率128次/分)的同时发生缺血性ST段压低,4例伴有血压下降,1例伴有血压增高,出现了明显的ST段下移。
2.3血压变化与ST段的关系  23例病人中有18例血压明显变化的同时发生了缺血性的ST段压低,其中血压下降时发生缺血性ST段压低的有14例患者,共24次,ST段压低的时间<2.5min,血压升高发生缺血性ST段压低的有9例,共12次,ST段压低的时间<3min。
        3 讨论
        心肌缺血是围手术期老年冠心病病人经常发生的问题,据统计,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为8%-37%。随着监测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对于心肌缺血监测手段越来越多,临床上常应用ECG、动态ECG、超声心动图(TEE)、放射核素法以及肺动脉导管测压(Swan-Ganz)、血管心室造影等多种方法,ECG的监测被认为是不敏感的指标,但因其具有方便、直观、掌握容易、操作简单和价格便宜等特点,常被基层医院用做术中监测的主要方法。本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
    1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整体护理
    1例腹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
    严重低血钾致心跳骤停1例抢救体会
    桡骨小头半脱位91例诊治体会
    1例疤痕性马蹄足行带蒂皮瓣转移植皮术
    21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的处理体会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妊娠肾病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中国人群D20S16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女性急性盆腔腹膜炎31例诊治体会
    48例老年人肺上叶前段或舌段病变临床分
    2 071例自然流产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