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胃管补液抢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10例

王爱民 蔡 林 徐向进

Fluid Infusion Through Gastric-tube to Rescue Diabetic Patient With Hyperosmotic Nonketonic Coma

Wang Aimin,Cai Lin,Xu Xiangjin(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Region of PLA,Fujian 350001 China)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HHDC)为糖尿病病人少见而严重的急性合并症,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抢救的关键是平稳降低血糖及血浆渗透压。我们曾采用静脉大剂量补充低渗盐水、生理盐水治疗,常因脑水肿、休克、溶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1996年—1998年对10例NHHDC病人采用早期胃管补液辅助治疗,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NHHDC病人10例,男7例,女3例,诊断均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最大82岁,最小45岁,平均68岁。其中合并脑梗塞4例,心、肾功能不全4例及严重感染5例。10例病人入院时均表现有浅昏迷,血糖30mmol/L~45mmol/L,血浆渗透压385mmol/L~414mmol/L,血钠160mmol/L~182mmol/L,血压12kPa~16kPa/8kPa~10kPa。

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后按常规留置胃管,每小时注入温开水100ml~200ml,注水总量占总入量的2/5为宜,即24h最大补液量为9000ml,其中经胃管补液3500ml。并根据血浆渗透压变化调整注水量和速度。静脉可持续滴入小剂量胰岛素,一般每小时 0.1U/kg,若血糖每小时下降不到3mmol/L~4mmol/L,应调整剂量。同时可给予静脉补液、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等。

3 结果

  24h内6例病人血糖降为14mmol/L,血浆渗透压降为330mmol/L;48h血糖降至7.8mmol/L~9.0mmol/L,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病人清醒后拔出胃管。4例合并脑梗塞病人48h血糖降至13mmol/L,血浆渗透压降至300mmol/L~310mmol/L,病情较前有明显好转。

4 讨论

4.1 NHHDC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合并症,病死率极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稳步降低血浆渗透压。目前对血压正常病人常选用0.45%低渗盐水以降低血浆渗透压。但大量、快速输入低渗液体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过低,有发生脑水肿、溶血之虞[1]。特别是对伴有休克病人更不宜用。而经胃管补液抢救NHHDC,能使血浆渗透压24h后降至330mmol/L左右,48h基本降至正常。
4.2 消化道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在小肠,且大肠有巨大吸收水分的潜力。胃肠道可根据机体需要调节吸收水分的量和速度,水分在消化道吸收以渗透方式完成,高渗状态可能有助于水的吸收[2]。NHHDC病人经胃管补充水分可避免静脉输注大量低渗液的不良反应。
4.3 经胃管补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不仅能保证昏迷病人足够的饮水量,还可给流质饮食,防止维生素及其它矿物质缺乏。
4.4 注入水的温度、速度及量:开水温度以38℃~39℃为宜,注入速度100ml温开水3min~5min内注完。
4.5 经胃管注水时应观察病人是否有胃潴留、胃扩张现象。若血浆渗透压正常后,要及时减少注水量。当病人伴有严重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或贲门狭窄、腐蚀性食管—胃炎症、严重高血压及心力衰竭者禁忌插胃管。

  作者简介:王爱民,女,1960年出生,山东省高青县人,1984年毕业于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中专,护士长,主管护师。工作单位:35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蔡林、徐向进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勇义.经喉镜食道插管消化道补液抢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酮症酸中毒成功二例报告.中国糖尿病杂志,1995,3(3):190
 2 周吕.胃肠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529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困难插胃管患者中的
    洗胃管对鼻黏膜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留置胃管如何堵
    留置胃管简易堵管法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胃管插入新技巧
    运用湿热敷提高休克晚期患者补液速度
    介绍两种改进的胃管固定方法
    贲门癌术后胃管脱出重置成功一例
    难置型胃管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分析外科胃管不畅的原因及护理
    临床留置胃管的护理体会
    胃管的留置方法与护理综述
    脑卒中患者胃管置入位置判断方法的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