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难置型胃管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难置型胃管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应用常规方法放置胃管失败的患者,如果必须插胃管(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时,多采用手术切开洗胃或进行胃造瘘的方法。这样就给患者增加了更大的损伤与痛苦,而且医疗费用高,需要的时间长,甚至会延误临床抢救时机。为此,笔者1994年3月~2006年7月采用了以气管导管做引导,先后采取了4种不同方法,为168例患者进行了胃管置管,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标准与科学依据

    1.1  病例选择标准  病例选择医生:护士采用常规操作方法放置胃管失败的所有患者。诸如重度颅脑损伤性昏迷、高血压脑出血性昏迷、药物农药中毒、食管胃肠道某些手术、气管切开术后、咽喉严重水肿、膈肌痉挛、张口困难、口腔科手术及各种需要进行胃肠道用药、胃肠减压、胃肠道术后对病情的观察、鼻饲营养支持治疗的各种患者。

    1.2  科学依据  根据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知识特点,充分利用气管导管的硬度、弹性、韧性和光滑度都比胃管好的原理,必要时借助于喉镜在直视下进行胃管插管,操作无损伤无出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168例患者中,男137例,女31例,年龄18~78岁。ASA分级:Ⅱ级6例,Ⅲ级97例,Ⅳ级65例。其中,颅脑损伤性昏迷76例,高血压脑出血性昏迷15例,药物农药中毒23例,气管切开术后27例,胃肠道疾患16例,慢性肿瘤5例,口腔科疾患6例。

    2.2  方法  根据气管导管的入路不同分以下两种。

    2.2.1  A法(气管导管经口入路法)  根据气管导管的取出方法和胃管的入路不同又可分为以下3种,(1)A-1法:气管导管首先经口插入食管,胃管经气管导管、食管入胃,取出气管导管,胃管末端再与经鼻腔出口腔的吸痰管相连接,并由此导管引出鼻腔处的方法。首先根据患者年龄、身材选择一条合适的气管导管、胃管(即胃管能够顺利通过气管导管)和一条便于与胃管末端相连接的吸痰管及一个较大的牙垫,便于开口与暴露,分别进行消毒处理,涂石蜡油备用。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头略前屈,烦躁不安者应使用少量的镇静剂,左手将牙垫放在患者左侧上下牙之间固定。右手持气管导管从患者右口角置入口腔,然后借助于气管导管的自然弯曲轻柔置入食管,如患者反应较差可借助于喉镜,在直视下暴露食管裂孔,将气管导管直接置入食管[1]。此时患者不应出现呛咳反应,气管导管外口无气体呼出,插管深度应达食管中段以下,经过证实气管导管未在气管内而在食管后,固定气管导管,将准备好的胃管经气管导管外口置入,经气管导管、食管入胃,证实胃管在胃内(抽出胃液,胃管外口无气体溢出,胃区听诊有气过水声)后,边拔气管导管边送胃管,直至气管导管完全拔出口腔,并与胃管完全分离[2]。然后经鼻腔置入备好的吸痰管

    达口腔,出口腔,并与胃管末端相连接,通过此管道将胃管引出鼻腔外,固定于同侧鼻翼。(2)A-2法:胃管首先经鼻腔出口腔达一定距离(约45 cm),放入无菌盘内备用,其他方法同A-1法,证实胃管达胃内后,边送胃管边拔气管导管,并将气管导管依次性剪开,至气管导管完全与胃管分离,取下气管导管,然后调节胃管深度,固定胃管于同侧鼻翼。(3)A-3法:将事先备好的气管导管做纵向劈开,消毒润滑后备用,其他方法同A-2法。证实胃管达胃内后边送胃管边拔气管导管,并使胃管从气管导管纵向裂口处自然分开,取下气管导管,再调节胃管深浅度,将胃管固定于同侧鼻翼。

    2.2.2  B法(气管导管经鼻腔入路法)  首先清理鼻腔内污垢,用1%地卡因和麻黄碱行鼻黏膜表面麻醉,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对刺激敏感性降低,必要时使用少量镇静剂[3]。将事先备好的气管导管(能顺利通过鼻腔)经鼻腔过口腔达食管,其他的方法A-1法。证实气管导管在食管后,将胃管经气管导管外孔依次送入胃内,证实胃管入胃后,边送胃管边拔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拔出鼻腔外,并与胃管完全分离,调节胃管深度,固定于同侧鼻翼。此方法较经口入路法操作简便,但要求技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