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护理论文 >> 正文  

产科会阴切开术综合护理


     产科会阴切开术综合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综合护理的最有效方法。方法:会阴切开术综合护理是在传统的抗感染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自我护理,并对产妇的饮食进行科学指导。结果:会阴切开术可以缩短产程,加速分娩,防止因自然分娩和手术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或避免因会阴过紧造成分娩受阻,只要产后综合护理得当,伤口愈合就加快,发生感染几率小。结论:为防止会阴切开术后出现伤口血肿、伤口感染、伤口拆线后裂开等异常情况,对会阴切开术进行综合护理效果好,意义重大。 关键词  会阴切开术  心理护理  自我护理  综合护理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初产妇切开率高达80%以上。其目的是避免因自然分娩和手术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或避免因会阴过紧造成分娩受阻。临床上,应根据胎儿大小、产妇产力、产道情况等,将会阴切开术分作两种方式:正中切开术与侧斜切开术。正中切开术有出血少、易缝合,术后伤口疼痛轻、愈合好及疤痕少等优点,适用于会阴体较长者,但助产技术要求高,易发生会阴撕裂,不宜用于胎儿较大、会阴体短的产妇,也不宜用于产钳术、臀位牵引术等阴道助产手术,以免切口下延造成会阴严重撕裂。斜侧切开术能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而且产后切口愈合也良好,是目前产科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本人总结226例会阴切开手术产妇,运用综合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至2005年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226例,产时作会阴切开术,其中侧切198例,直切3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2至30岁之间。 2  综合护理  会阴切开术综合护理是在传统的抗感染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自我护理,并对产妇的饮食进行科学指导。 2.1  术前心理护理  为增强产妇对顺利分娩的信心,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恐惧心理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告知会阴切开术是产科的小手术,是为了缩短产程,让小宝宝安全顺利出生,以扩大娩出通道。如果不做会阴切开,不仅保护不了会阴,反而容易造成阴道撕裂伤。这样既增 加了产妇本人的痛苦,又使产程延长,危及胎儿。告诉产妇应放心的是,在做会阴切开术时,会进行局部麻醉,基本上不会感到切开时的疼痛,这比在分娩中发生的会阴撕裂伤引起的痛苦要小得多。另外,许多产妇担心会阴切开后影响日后性生活,这种担心其实没必要,因为伤口在一周内可完全愈合,阴道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弹性,对日后性生活也毫无影响。所以产妇应消除对会阴切开的畏惧心理。 2.2  术后防感染护理  会阴切开术的伤口经常与产后恶露、大便、小便做伴,产后会阴的防感染护理显得极其重要,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产后生殖道感染,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甚至影响今后的生活。 2.2.1  保持外阴清洁  勤换会阴垫及内衣裤,大小便后勤用清水洗会阴。每天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外阴,至少1次,直至会阴伤口拆线。 2.2.2  产后应向会阴伤口的对侧保持卧位或坐位  一方面,可使产后恶露尽量不侵及伤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局部伤口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2.2.3  对于那些会阴伤口局部有肿胀、硬结者,分娩10天以后,恶露量己明显减少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会阴15分钟,每天2次。以促进会阴伤口愈合、消肿、缓解局部肿胀不适。 2.2.4  外阴伤口肿胀疼痛者,可用95%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湿敷外阴。 2.2.5  若会阴伤口明显疼痛或出现异常分泌物时,应警惕伤口是否感染,必要时应请医生检查和治疗。 3  病人自我护理  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特点,其外阴部易被大小便及阴道分泌物污染。当妇女分娩后,会阴部常出现充血、水肿,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会阴裂伤,加上产后恶露不断从阴道流出,若不注意护理,则有可能引起会阴伤口感染。因此,产科护士要教会产妇学习会阴伤口的自我护理。 3.1  自觉勤换会阴垫  会阴垫用经过严格消毒的较柔软的卫生纸或卫生巾,或选用一次性的会阴垫,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保持衣服清洁干燥。 3.2  休息取健侧卧位&n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产科模式病房的建立
    妇产科治疗性研究中的对照问题 一 
    谈谈会阴切开术与助产技术
    小儿会阴部烧伤瘢痕挛缩修复术护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一氧化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会阴部肿物切除后暴露创面的手术治疗
    浅探 细节 目标管理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分娩致会阴 度裂伤的原因及预防
    探讨 细节 目标管理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三棱妇产科药理研究进展
    两种产科外阴消毒操作方法比较初探
    妇产科健康教育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