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小横切口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小横切口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解剖、手术方法等均与成人不同,通常不修补腹股沟管壁,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其手术特点。笔者近3年来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0例,均采用小横切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0例,其中男135例,女25例。右侧斜疝120例,左侧斜疝40例嵌顿疝10例(右侧7例,左侧3例)。手术年龄6个月~8岁,发病时间3个月~8年。患儿近期无发热、咳嗽等病症。

    1.2 手术方法 在氯氨酮全麻下,于耻骨结节外精索上方横切口1~2cm(即外环口在体表的投影),逐层切开,在切开腹横筋膜后,注意寻找精索和疝囊,找到疝囊后,切开疝囊,还纳内容物,血管钳夹取疝囊切缘,主刀左食指伸入疝囊内,助手用组织钳夹住精索等疝囊外组织(组织钳不上齿),使之与疝囊壁产生一微小间隙,主刀右手持组织剪,保持剪刀头张开一小口,不用开合,自上而下在间隙内向疝囊外下方推送,分离粘连,疝囊另外一侧主刀与助手交换使用此方法。分离疝囊壁至疝囊颈并予高位结扎。内环过大则缩小内环口,彻底止血,检查精索,不要扭曲,放回阴囊原位,防止睾丸血运障碍。于皮下浅筋膜和皮肤各缝合一针。手术时间15~20min。

    1.3 结果 本组病例住院时间8h~2天,平均1.1天。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仅5例产生阴囊血肿,短期内吸收。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

    1.4 随访 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未发现其它并发症。

    2 讨论

    2.1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 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疝囊常与精索和睾丸紧密附着。因小儿处于发育过程,所以手术时,仅需高位结扎疝囊。

    2.2 体会 在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时,笔者体会:(1)在患儿耻骨上,相当于腹直肌外缘处的皮肤自然皱襞做小横切口。此切口需较成人的切口略高。因在耻骨结节外精索上方小横切口寻找疝囊较易。(2)小儿疝囊壁极薄,尤其嵌顿疝时,疝囊壁水肿易破,剥离疝囊壁非常困难,剥离方法使用不当,不仅术后产生血肿,而且使疝囊壁破裂,影响高位结扎,导致术后复发,还可引起精索损伤。笔者使用此方法,可以保持疝囊壁完整,减少出血,也可避免负损伤,血肿、负损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大大降低。(3)内环过大不予缩小也可导致疝复发。在高位切除疝囊的操作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术野外侧的髂外血管。(4)结扎疝囊颈,剪除多余组织时,应见疝囊颈消失于手术野内。(5)此术后患儿恢复快,一般情况下,住院1天即可出院。(6)此手术方法较简单、安全,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部疾病30例体会
    ZT胶关闭手术切口46例分析
    外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
    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
    小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
    微切口技术治疗先天肌性斜颈
    粘膜骨膜双减张切口隆颌术
    改良筋膜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
    腰部皮下组织缝合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
    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0例
    改良腹式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96例临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