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我院急诊科在近年来平均每日输液量400人次左右,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1.1 血管选择 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1.2 光线的强弱 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自然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1.3 针头的选择 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1.4 进针手法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1.5 针头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1.6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1)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2)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3)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 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2.1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2.2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2.3 固定胶布要牢固 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2.4 注意按压方法

    2.4.1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2.4.2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儿胆囊炎、胆石症62例分析
    止泻方治疗寒湿型小儿腹泻68例
    香港小儿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对小儿呼气氢试验的影响
    小儿肠套叠59例诱发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小儿急性中毒126例分析
    防感冒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健脾利湿汤加味治疗小儿泄泻50例临床分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近况
    经纤维胃镜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胃粘膜病损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