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大肠息肉231例临床体会

钳或热活检钳钳除。在进镜中发现<0.5 cm的息肉时应立即钳除,因退镜时往往不易找到病变部位。热活钳摘除可避免出血,钳内组织可回收送病理检查,切除较彻底,值得推广应用。(2)高频电凝灼除法:多用于<0.1 cm广基或无蒂的小息肉样隆起。用电凝头接触息肉反复电灼,发白时为息肉已切除。(3)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术:主要用于>1 cm的有蒂息肉者。用圈套器套住息肉距基底部0.2 cm处蒂部,要助手将圈套器轻轻收紧,使之与息肉紧密接触,调节息肉位置与镜头保持2.0 cm以上距离,使圈套器尽量离开肠壁黏膜,避免因勒过紧以至机械切割发生出血。一经套住蒂部后先电凝,至组织发白,再行电切,反复交替进行。通电时要助手适度收缩圈套器,一旦阻力消失,息肉自动断离肠壁。对于较大的分叶状息肉,可先在其基底部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2~4 ml,再行分叶或分段切除。
    3.3 并发症的防治 电子结肠镜下电切息肉的并发症主要是出血和肠穿孔,肠穿孔的原因多为切除息肉时蒂部电凝过度、过深、造成息肉蒂部残端急性炎症反应所致[1]。出血的原因较多,如操作不当,圈套器机械勒断蒂部;电凝不充分;电凝过度使创面过大、过深,焦痂脱落后出血;电凝面正处于较大血管处;多发密集息肉一次全部切除后,相邻切除面之间正常组织过少;息肉切除后患者饮食、活动量控制不理想等。有文献报道,出血发生率为1.5%,肠穿孔发生率为0.4%[2]。本组231例,未发生肠穿孔,出血6例(2.6%),均为基底部少量渗血。采用高频电凝电灼或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喷洒后均未见再出血。考虑以上因素,首先要熟练掌握高频电凝电切圈套切除息肉方法及技术,选择适当的电凝电切功率。对多发性息肉患者,中青年可一次圈套摘除息肉10枚左右,老年患者一次圈套摘除不应超过5枚。息肉电切各点之间要保留正常肠黏膜,以避免电切过于集中造成出血和穿孔。在电凝电切过程中,要多次改变患者体位,充分暴露息肉,调节旋钮使镜头与息肉保持2 cm以上距离,并使息肉离开周围肠壁,注意圈套器尖端不要与肠壁接触,圈套时尽可能靠近头蒂交界处,要求助手一定缓慢收紧圈套器,切忌拉力过大,避免机械切割。同时应注意观察肠蠕动情况,防止周围黏膜灼伤、穿孔。电切要在充分电凝的基础上进行,电凝电切应反复多次交替进行,直至息肉切除。术后应留观输液,要求进无渣半流质饮食,禁食牛奶、红薯等难消化食物,避免剧烈活动,避免洗温度过高的热水澡。如发生穿孔应急诊送外科手术治疗。
    3.4 复查随诊 据报道,腺瘤性息肉摘除后的复发率可达39.4%[3]。复查可以早期发现新的息肉及局部复发病变,并能发现初次检查时遗漏的息肉,从而及时得到处理。复查的时间并无统一的规定,我们要求在术后6月内复查,检查阴性者每隔1年复查1次,连续2次检查阴性者复查时间延至3年1次。连续3年结肠镜检查为阴性者,复查时间可延长到5年1次。如某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新的息肉,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随访原则进行。
    [参考文献]
    1 潘德寿,冯福才,陈村龙,等.小儿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腔内治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1999,4(3):56-57.
    2 吴文溪,华一兵,沈历宗,等.套切法治疗大肠息肉265例.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41-42.
    3 童楣,姜甦,陈忠,等.内窥镜下206例大肠息肉电切治疗体会.中国肛肠病杂志,2001,21(2):19.
   作者单位: 423000 湖南郴州,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肛肠科
  (编辑:杨 熠)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中药制剂中含砷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
    回肠结肠新膀胱术病人的护理
    围手术期输血与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感
    中心电子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横结肠双腔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阑尾周围脓肿并升结肠穿孔一例
    乙状结肠重复畸形误诊腰部脓肿一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家庭发病
    新生儿乙状结肠扭转致不全低位肠梗阻一
    CCKBR mRNA在幼龄厌食大鼠结肠平滑肌细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治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