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正文  

重视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卫生保健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地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患病率也相应增加,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其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随老龄化而衰退,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下降,有文献报告,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 因此,要重视老年人合理用药问题。
    1    老年人用药特殊性
     老年人疾病特点:疾病多,用药多。由于老年人体内代偿机制减弱,患病几率增加,年老多病,常常一人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如有人对200例老年人进行统计,其中78%同时患有4种疾病,38%患有6种或6种以上疾病,13%患有8种或8种以上疾病;用药种类多,如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种药物,25%以上的患者同时使用4~6种药物;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年轻人高2~7倍,60岁者为16.6%,80岁者为25%。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约19.2万人死亡。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人数的25.0%左右,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2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2.1.1    吸收    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退,胃部排空延缓,服药后药物在胃肠内滞留时间延长,故使药物对胃肠刺激增加,但血药浓度降低,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
    2.1.2    分布    老年人机体总含水量减少,脂肪增多。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减少,药物易蓄积于中央室,如哌替啶、地高辛等,当老年人使用这些药物时,其血浆峰浓度上升,可产生药物中毒。而脂溶性药物易分布于周围脂肪中,其分布容积增大,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类药物暂时蓄积于脂肪组织,其作用持久而强,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血浆容量、细胞外液及血浆蛋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脂肪与体重的比例也逐渐增大,总体液与脂肪外体重下降,使一些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量减少,血中游离型药物与结合型药物的比例增大,而只有游离型的药物才具有药理活性,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效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2.1.3    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人步入老年后,肝脏体积变小,肝细胞数目减少,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而且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40%左右,这进一步降低了药物的代谢能力。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肠道的血流量也减少,这使某些药物的首过代谢(first-pass metabolism)降低。如果老年人使用有首过代谢作用的药物如莫雷西嗪、非洛地平、普萘洛尔时,应调整用量及给药间隔,否则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各种心律失常[1]。
    2.1.4    排泄    多数药物以原型及代谢物的形式由肾脏排出体外。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仅为年轻人的50%,功能性肾小球数目减少,肾小管功能减退,使肾脏的滤过、分泌及重吸收能力降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重量减轻、肾单位减少,这些因素使得药物排泄明显少于年轻人,因此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年轻人高,半减期也较之延长,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调整给药剂量,以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那些本身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在估计老年人肾功能时,不应以血浆肌酐作为指标,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血浆肌酐差别不大,但肾小球滤过率则相差较大。对老年人应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作为估计肾功能的指标[2]。 2.2    联合用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疾病较多,不同疾病的合并用药问题更为突出。40%~50%的老年人每日用药可达3~5种,常用的有镇痛药、利尿剂、降血压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强心苷药等。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随用药种类的增加而上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谈中老年人美容整形的心理特征及手术
    从老年人生活方式谈社区卫生服务对策
    老年人肺癌化疗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进展
    培哚普利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诊治体会
    重视血管外科的基本原则
    应该重视昔多芬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18例误诊分析
    重视和加强对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
    重视肾脏病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的研究
    WMS在不同年龄老年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动态变化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