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对细菌性败血症的临床意义

刘靳波 刘建 吴泽才

  血培养阳性是确立菌血症或败血症诊断的重要依据。但血培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并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阳性率较低且耗时长。临床医师又急需实验室提供诊断和用药的参考依据。本文就细菌性败血症血常规的检查,即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比值比较,选择出一敏感又特异的数据作为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指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研究对象均为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①细菌败血症组(以下简称败血症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1~72岁,平均年龄30.1岁。血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株,大肠埃希杆菌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阴沟肠杆菌3株,产气肠杆菌2株,粘质沙雷菌2株,气单胞菌2株,不动杆菌3株,假单胞菌,从不发酵。]
属3株,其他菌4株;革兰阳性菌55株,链球菌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属20株,葡萄球菌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属16株,肠球菌属4株,微球菌3株,李斯特菌2株,芽胞杆菌7株,棒状杆菌 概述 与分枝杆菌和诺卡氏菌属一样,]3株)。②非败血症细菌感染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组(以下简称非败血症组)96例,男55例,女41例;年龄1~70岁,平均年龄25.3岁。血培养阴性,其中外科感染45例,肺部感染,体温变化、咳嗽、痰量增多与痰液性状。临床症状应注意与烧伤毒血症或败血症鉴别。]23例,皮肤感染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疖痈、坏疽、蜂窝组织炎、毛囊炎等。]15例,尿路感染8例,咽炎5例。③对照组120例,为健康体检人群,男68例,女52例;年龄1~68岁,平均年龄35.8岁。
1.2 研究方法 ①血培养:按常规方法[1]。②血常规:采静脉血作培养的同时,抽1ml静脉血,EDTA-K2抗凝,用K-4500血细胞自动分析仪作WBC及三分类绝对计数,然后制作血涂片,瑞氏染色,用显微镜作血细胞分类计数[1]。
1.3 统计学处理 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非败血症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败血症组WBC、ANC及杆状核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WBC、ANC、杆状核粒细胞测定(±s)


组 别 检测
例数 WBC(×109/L) ANC(×109/L) 杆状核粒细胞
(%)
正常对照组 120
7.5±3.8
4.4±2.8
4.0±2.8

非败血症组 96 13.1±6.3* 7.4±5.2* 6.0±3.2*
败血症组 87 17.2±6.4*△ 12.0±5.6*△ 6.0±4.5*
F值   80.04 70.56 11.98
P值   <0.01 <0.01 <0.01

  注:经Dunnett检验,与对照组相比,*P<0.01,△与非败血症组相比,P<0.01
  以病例各组WBC、ANC、杆状核粒细胞超过正常上限(±2s)为参考范围,败血症组WBC>15×109/L者占48%(42/87),非败血症组占17%(16/96);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ANC>10×109/L分别占62%(54/87)和24%(25/96);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杆状核粒细胞>10%者分别占23%(20/87)和15%(14/96)。败血症组WBC、ANC和杆状核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败血症组WBC、ANC与非败血症组相比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脓毒血症病人多形核粒细胞变形性的观察
    卵巢颗粒细胞瘤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中性粒细胞激活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
    加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方法的规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与预后 23例临床
    TNF  对嗜酸性粒细胞L
    端粒酶活性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程关系
     型出血热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功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
    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
    长期生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小
    卵巢癌抗独特型抗体6B11scFv和人粒细胞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