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久居空调房易致呼吸道疾病神志不清

【核心提示】

  专家称,“秋老虎”发威时,也是呼吸道系统疾病高发时。

  高温季节,空调自然成人们最好的消暑工具。但长久呆在空调房里,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易使病原菌滋生。过度贪凉致免疫力下降,极易导致呼吸系统原发病的加重,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加重等。

 久呆空调房致神志不清

  【临床病例】78岁的李爷爷,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病史10余年。几天前突然神志不清,呈嗜睡状,由家人急送本院救治,后查诊分析为呼吸衰竭。结合患者的症状考虑为肺性脑病,予以积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治疗,其神志逐渐转清,病情趋于好转。

  【专家分析】李爷爷本身有慢阻肺的基础疾病,肺功能比较差,在这次发病之前,因天气炎热,在家呆在空调房闭门不出,导致原有的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从而加重了肺功能的损害,导致二氧化碳升高,最后导致昏迷不醒。

  对于原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来说,在夏天避暑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的通风和避免受凉,不要久呆空调房;同时,可适当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还可通过清淡的饮食如绿豆、西瓜等来防暑降温。

  除已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抵抗力弱的老年人,普通人也是夏季呼吸道疾病的危害群体。尽管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1至7天就会自愈),但容易在普通感冒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而导致高烧,甚至肺炎。

  大叶性肺炎引起咳嗽

  【临床病例】52岁的张先生,一周前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流涕等症状,当时自认为是感冒,未予重视。服用感冒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但没多久,体温又上升至38℃以上,4天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便来本院门诊救治。门诊胸片显示大叶性肺炎,随即住院治疗。

  【专家分析】一般天冷时,大家都会提防呼吸道疾病。而在天热时,却容易忽视。张先生之所以会出现咯血的情况,就是因为大叶性肺炎所致。

  之前的“感冒”他并没有引起重视,殊不知,感冒虽为病毒感染,但容易合并有细菌感染,尤其是在空调房、网吧、麻将室等空气流通较差的环境中。而细菌感染在早期若不进行控制和治疗,可发展成肺炎,甚至败血症的可能,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于发热的患者,使用感冒药72小时仍有发热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胸片、血常规等,确诊是否有细菌导致的肺炎,并及早进行治疗,可降低肺炎的发生率及败血症的可能,降低死亡率。

  可见夏季也应谨防呼吸道疾病,出汗后一定要及时擦干,避免受凉,同时应适当洗洗热水澡、喝点热茶,不仅可以发汗散热,也可有效避免空调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此外,喜欢郊游的朋友也要注意,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存在着许多过敏物质,对于那些有过敏性哮喘的病人,尤要警惕。

  高温高湿易诱发哮喘病

  【临床病例】王小姐,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天前在野外游玩、拍照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使用万托林等药物吸入后,无明显缓解,由朋友急送入本院救治。

  【专家分析】在夏季高温状态下,某些细菌、寄生虫、敏感原会更为活跃,加上时有雷雨天气,环境潮湿,尘螨、霉菌等微生物及致敏物质适宜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繁殖。而王小姐为过敏体质,对花粉及尘螨等过敏,在野外拍照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应是花粉诱发了哮喘所致。

  因此,有过敏性疾病的朋友,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比如戴上口罩,避免接触花粉、绿草等易致过敏性物质。若朋友们不明白自己对哪些吸入物或食入物过敏,则可去正规医院,进行过敏原物质的检测,以提早进行脱敏治疗或预防。

  相关链接

  夏季感冒家庭防治小窍门

  1.治疗风热感冒常用的中成药: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开灵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者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喝萝卜汤或梨汤。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大话保健 夏季全面狙击空调病
    冠心病人夏季回家不宜立即开空调以免心
    预防空调病 多喝生姜汤发汗解表
    夏季腹泻儿童猛增 多人因空调温差大
    夏季易发颈椎病 吹空调戴上小纱巾保护
    空调房里睡凉席损伤腰椎
    眼睛也有 空调病  干涩灼痛超或是干眼
    夏日吹空调 当心前列腺闹别扭
    夏季多喝姜丝泡水温胃止呕防空调病
    夏季直接对着吹空调谨防引起面瘫
    夏季长时间吹空调易中暑 喝红糖姜水可
    自制芦荟酒缓解头晕头痛防治空调病
    室内外温差别超7摄氏度有助预防空调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