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疫情疾病 >> 正文  

秋燥时节肺炎球菌易侵袭儿童

■ 健康管理与慢病防控系列报道之三十六

  ■ 病例解读

  2岁的彤彤又病了,咳嗽、发烧、打喷嚏。“连着吃了两天的退烧药,孩子还是反复,真不忍心再给她输液,但实在没办法。”在儿童医院,看着小脸烧得通红的女儿,孙女士流下了心疼的眼泪。

  最近,小朋友感冒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一些宝宝出现了感冒的症状,但其实已感染了“肺炎球菌”,更可能因为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出现严重的后果。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专家特别提醒大家,夏秋季节交替时,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大,即容易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疾病,也是流感、肺炎的频发期,所以要注意这些流行病的预防,特别是老人、小孩和基础病患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表示,肺炎球菌疾病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疾病。然而对于肺炎球菌和下呼吸道感染以及流感继发感染的相互关系,大众尚缺乏应有的认知。

  “对于肺炎球菌疾病,预防重于治疗。”在第三届“流感及呼吸感染疾病”国际论坛上,曾光教授强调指出,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内的宝宝是感染肺炎球菌疾病的易感人群。为更好应对流感继发感染以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威胁,必须警惕肺炎球菌,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

  ■ 专家解读

  近三成儿童为带菌者

  “肺炎球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曾光教授说,在全球所有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中, 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各类肺炎球菌疾病,相当于每分钟有1— 2名儿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夺去生命;而在亚太地区,每分钟就有约1名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曾光教授说,肺炎球菌通常寄居在鼻咽部,通过咳嗽或鼻部分泌物传播,受感染的人可以通过咳嗽、打喷 嚏、说话等方式从口部或鼻部排出飞沫,将病菌传染给他人。“所以,肺炎球菌不单只存在病人身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或人群也依然可能携带肺炎球菌。” 曾光教授透露,在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球菌携带者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感染。有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携带率约为 38%—60%,学龄儿童约为29%—35%。

  别把肺炎球菌疾病当成感冒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刘秀云教授介绍说,肺炎球菌疾病感染初期因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例如咳嗽、发烧、发寒、胸塞等,很容易被家长甚至医务人员忽视,以至于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一般认为,肺炎与流感的区别在于发烧时间的长短。流感一般是短期发烧,而肺炎引起的感冒一般是突发性 的,并且维持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星期。但专家表示,有些幼儿、老人或基础病患者患肺炎的早期反应不典型,可能没有出现发烧症状,到了晚期病症的进展却很快, 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肺炎对于此类人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感染肺炎,将很难控制。虽然年轻人患肺炎几率比较低,但由 于对流感的不重视,加上抗生素的耐药性,或者医生处理不当,这些都可能导致肺炎。” 刘秀云教授特别强调,如果咳嗽、多痰、发烧3到5天仍不退烧,出现憋气、喘气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到医院进行体检,看看是否患有肺炎。专家称,检验 是否有肺炎的“金标准”是拍X光片,确认患者肺部是否有病变。

  5岁以下宝宝易受侵袭

  面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刘秀云教授指出,流感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必须警惕患流感之后发生的继发感染。 流感病毒在侵入人体后,会造成被感染者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运作。这时细菌则可能趁虚而入引发多种严重疾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其中,各类肺炎球菌疾病在流感 继发感染中最为严重。美国疾控中心2010年对美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死亡病例进行了研究,在所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死亡病例中,约38%是由 肺炎球菌感染导致,其比例明显高于化脓性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他常见病原菌。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下雾时节多吃苹果洋葱可保护呼吸系统
    大雾时节老人儿童应多吃豆腐牛奶
    寒露时节 早晚喝蜂蜜 出门泡个热水脚
    慢性病患者换季时节注意事项
    白露时节夜间气温转凉应注意保暖
    对付秋燥妙招 早喝盐水晚喝蜜汤
    秋季时节老人要提防5种疾病
    大话保健NO9 全方位防治秋燥症状 组图
    中医防秋燥早饮盐水晚喝蜜汤
    专家解读小暑时节如何防中暑
    寒冬时节5种按摩手段缓解鼻塞症状
    秋冬时节热敷自制中药包疏通经络驱除寒
    霜降时节多吃花生甘蓝可暖胃散寒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