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蟋蟀品种调查及鉴定

王统康 陈 坚 张名世

  蟋蟀是一味少常使用的中药材,始载于《本草纲目》,属下品,列于“(穴)/(匪)马”项下,原称“促织”,另外还有大将军、秋虫、斗鸡、蛐蛐等别名。《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曰:“昔有人患水蛊,百治不效,一日饮开水,水中有促织一对,其人仓促一道吞之,越数日,其痛渐消,方知促织可治此症”。蟋蟀性温,味辛咸。有利水消肿,解毒退热的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尿闭、腹水等。蟋蟀与通草配伍,是治疗小便不畅的很好方剂。
  药用蟋蟀现代书上都记载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蟋蟀。我们在起草《江苏省中药材标准》的过程中,收集到全省各地的样品,发现混杂有其它昆虫。为此,我们专程去主产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几种混淆品种,并进行了鉴定。
  蟋蟀一年一代,以若虫在洞内越冬,翌年三四月间开始活动,6月变为成虫,七八月间成虫栖息在田间杂草堆下,砖石缝中,为捕获期。其主产华东地区,我省苏南为主产地,收购主要来自苏州、常熟等地。以往,农民清晨或傍晚时分于草丛,砖下石缝处翻动捕捉;现在主要以麦麸饵料诱捕,大量捕捉,因此,难免混入其它昆虫。
  目前认为,药用蟋蟀应为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的干燥全体。呈圆形,体积小,长约15 mm,表面黑褐色至黄褐色,头短而圆,额中央有黄白色一字形或丁字形斑纹1条;头后方有黑色斑纹6条。发现混杂品种一个是蟋蟀科昆虫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 Stein,与蟋蟀同科不同属,特征为头额前方幅广,头顶显著,头扁,额平,向前倾斜,在头顶前下方有一显著的白点,头呈三角形,复眼下方有显著突出颜面,呈角状,前观形似棺材头,故尔得名。另一种是蟋蟀科油葫芦Gryllulus testacecus Walker全体较粗大,长约18~24 mm,呈黑褐色,头顶呈黑色,复眼周围有黄色环,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个月牙纹,中胸腹板的后缘中央凹入,呈“∧”形缺刻,后翅发达,伸出腹端以外。(见图1)。


图1 1.蟋蟀(♀) 2.棺头蟋蟀(♂) 3.油葫芦(♂)

  在收集到的药材样品,上述3种的比例为:蟋蟀占大部分,约占76.5%;棺头蟋蟀较少,约占12.4%;油葫芦最少,约占5.1%。
  造成混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历史的原因,苏南等地有地区使用习惯,认为棺头蟋蟀与蟋蟀同样入药,都有利尿作用;其二,捕捉方法的改变,以前主要以逐个捕捉,现在改为大量诱捕,昆虫嗅到饵料的香味,都被捕获,因此难免混杂;其三为资源的原因,现在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蟋蟀等昆虫死亡,影响繁殖,捕获量逐渐减少;其四,收购价格的原因。作为药用的蟋蟀,收购价较低,而将捕捉到的雄性蟋蟀,卖给人们娱乐,则价格很高,因此,农民不愿捕捉药用蟋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尊重传统,相信历史和考虑大部分地区的使用习惯,药用蟋蟀还应为直翅目蟋蟀科蟋蟀,其它二种只能作为地区习惯用药。至于它们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是否相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药品检验所 222001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三个家猪品种和rob易位群染色体分带多
    对基于AMMI模型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