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预防先髋术后股骨头坏死

绕血管束,游离至髂前上棘后约3.0 cm,凿取带血管蒂的髂骨瓣约1.0 cm×1.5 cm,见断面渗血良好,将带蒂骨瓣于腹股骨沟下隧道转移至股骨颈部,于颈部开槽,嵌入骨,稳定。重叠缝合关节囊,蒂入口处松驰,以防压迫血管束,复位臀中肌,逐层关口。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拆石膏后加强关节活动,定期拍片复查。B组术式除不行带血管蒂骨瓣植入外,余术式同A组。

    2  结    果

    2.1  随访结果  A组病例获1~6年随访,平均3.5年,股骨头坏死2 例,Ficat分期Ⅰ期,髋关节半脱位3 例。1 例术前Ficat分期Ⅱa期,股骨头坏死,术后1年时股骨头发育正常,头外形恢复。髋关节功能综合评定:优:肢短1.5 cm,跛行不明显,关节活动度达正常值80%,无股骨头坏死;良:肢短1.5 cm~2.5 cm,跛行,关节活动度50%~80%,有或无股骨头坏死;差:肢短大于2.5 cm,跛行严重,关节活动度小于50%,有股骨头坏死。A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6 例,良2 例,差2 例。B组:经4~14年随访,平均7.8年,股骨头无菌坏死5 例,Ficat分期:ⅡA期1 例,ⅡB期2 例,Ⅲ期2 例。B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4 例,良1 例,差5 例。并发症:1 例患儿克氏针滑入盆腔,但未造成腹腔脏器损伤,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2 例均为两侧脱位,未行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者均发生股骨头坏死,属A组对侧股骨头未发生坏死,功能优良。

    2.2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两样本均数的比较方法对两组年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t值,年龄:t=0.526,P>0.05,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无差异。出血量:t=4.73,P<0.05,差异有显著性,出血量有差异。手术时间:t=0.64,P>0.05,差异无显著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股骨头坏死率,因样本例数小于40,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髋关节功能优良率:P=0.000097,推论,拒绝H0接受H1,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B两组之间有差异。股骨头坏死率:P=0.000097<0.05,推论,拒绝H0接受H1,可认为A组与B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有差异(见表1)。表1  A、B两组综合比较

    3  讨    论

    3.1  带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的必要性  在我国DD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先天性畸形,发病率占到新生儿的0.91‰~8.2‰,平均发病率为3.9‰,大龄DDH的治疗,因并发症多,疗效差,是一个很棘手临床医学问题。大龄DDH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髋关节僵硬,而部分僵硬是由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后果所致,预防或降低股骨头坏死,是提高大龄DDH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目前认为机械性压迫和血运障碍是DDH手术治疗后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谋求降低股骨头复位后压力,即术前充分牵引,使股骨头降至原髋臼水平1周后手术,手术时广泛松解髋周挛缩组织,必要时做粗隆间短缩截骨,术后早活动,晚负重,以降低股骨头复位后压力,减少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仍不尽人意。杨玉峰等[1]采用pemberton手术加辅助手段治疗大龄DDH,股骨头坏死率38.2%,周永德等[2]报告为67%,赵挺武等[3]报告为100%,国外报告为73%[4]。重建股骨头血管网,预防股骨头缺血坏死,提高大龄DDH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是极其重要的。旋髂深动脉口径粗大,植入前已结扎其分支,使植入后动脉血流加速,位置恒定,手术解剖较易,与其他复位手术可同时进行。王岩等[5]已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

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经随访证明这种术式植入确实可靠,可以重建股骨头血液循环,从根本上降低骨压力。重建股骨头血管网,降低并发症,以前都是出现股骨头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预防先髋术后股骨
    带旋髂深血管髂骨骨膜
    带旋髂深血管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
    旋髂浅动脉皮瓣治疗手部软组织损伤的围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