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早期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临床体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血肿(ED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之一。随着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要求以最小的创伤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索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2年至2004年选择性采用早期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1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及一般资料:入选标准:?譹?訛硬膜外血肿明确且需手术治疗;?譺?訛 没有严重脑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等合并症;?譻?訛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于9分。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6~71岁(平均32.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8例,高处坠落2例,打击伤6例。症状与体征:头痛12例,呕吐10例,单侧肢体乏力7例,有原发昏迷史10例。头颅CT提示:额颞部血肿9例,颞顶部血肿5例,顶枕部血肿2例。按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20~40ml 9例,41~60ml 7例。

    1.2 排除标准:?譹?訛深昏迷或瞳孔已散大者;?譺?訛CT提示中线移位>1cm者;?譻?訛 合并严重脑内、胸腹部外伤而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譼?訛没有明确外伤史者;?譽?訛 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线横跨重要静脉窦者。

    1.3 手术时间及方法:受伤至手术时间:小于6小时者10例,在6至12小时之间者6例。方法:依据CT确定手术部位,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血肿最厚处取直切口长约3cm,钻孔后扩大骨窗至直径约2.5cm,视野内吸除血肿并电凝止血,常规悬吊硬脑膜,血肿腔内置带侧孔的引流管,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术后12小时左右根据CT提示血肿残余量,取尿激酶3万单位用生理盐水5ml冲洗血肿腔(夹管2~4小时),每天1~3次。直至血肿基本消失。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病症均明显减轻或缓解,且CT提示血肿占位效应改善,无1例改行开骨瓣手术。出院后随访半年,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现根据伤后时间将患者分A(6小时内手术)、B(6~12小时手术)两组,部分易量化指标做统计学处理,用?字2检验,详见表1。

    3 讨论

    硬膜外血肿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其发病率约2%~3%。传统的方法是全麻下颅骨开瓣行血肿清除术,尤其是对于继发昏迷时间短,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已经有脑疝者,更是应急诊开颅血肿清除,甚至需去骨瓣减压。但是,手术时间比较长,术中出血多,年老体弱及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常难以耐受。故对于无继发昏迷、脑疝尚未形成者,总想保守治疗,以减轻进一步损伤,减少并发症。但硬膜外血肿自行吸收慢,部分病例可继发癫痫或骨化,故硬膜外血肿比较大者(>20ml),仍应行手术治疗[1]。

    近年来,用钻孔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报道较多[2],已逐渐为大家接受。但此类报道一般是选择伤后大于24小时,血肿较小,估计出血已凝成血块,病情已稳定的患者;且部分血肿尚未达到开颅指征,仅是为缩短血肿吸收时间而进行的。对于估计为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损伤所致的颞部血肿(较常见),则持慎重、甚至是回避态度[3]。但是在临床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情发展是一动态过程。Ortler曾报道80例EDH的手术预后,其认为伤后7小时内手术者约52%的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约6%的患者死亡;而于伤后7~14小时手术者,这一比率分别为20%及16%[4]。更有作者在急诊室对重型硬膜外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也收到一定的效果[5]。为能及早手术,以阻止血肿的增大及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曾尝试早期行EDH的钻孔引流术。

    本文中,笔者早期钻孔引流治疗EDH患者16例,术中见硬膜出血点正好在骨孔透视区内者10例(正确率10/16)。因血肿面积远大于骨孔,16例患者均行扩大骨孔(钻头)操作,其中4例行条形延长骨窗。6小时内手术组中约80%的病例,在钻孔后即见血液从骨孔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源性肌肉软弱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早期后路环状减压
    心脏术后病人早期行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
    心房颤动患者经静脉体内电复律术后早期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
    顿服米索前列醇减少妊高征产后早期出血
    重视和加强对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
    脑干损伤早期白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后尿道断裂的早期处理
    分泌期及孕早期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及自然
    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