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林钟香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热致痰瘀、肝火是疾病发展的重要环节

    林老认为在胸痹的标实环节中,湿热非常重要。湿热为患易致痰瘀。《医方集解·除痰之剂》:“痰之源不一……有因湿而生者,……有脾虚而成者。”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对脂肪、糖类等高能量物质摄入较多,以致膏粱厚味易滋生痰湿。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容易气机阻滞,化生痰湿,郁而化热。湿热日久易伤阴液,湿浊日久易化热伤阴生痰,若兼有郁火或阴虚火旺者,可为痰火之证,伤于络脉则灼痛,扰神明则心烦,热伤津液则口干、便秘。阴伤易致脉络失养,久病易致瘀,从而导致脉络闭阻,心脉闭塞。

    湿热阻滞气机,引起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气郁化火是肝火的病理基础。肝司疏泄,其气宜条达疏畅,最恶郁遏。情志不畅,忧思郁怒,最易影响肝气的疏泄,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则化热化火,此为肝郁化火。肝木郁结至甚,素体阳旺,嗜欲偏颇,是引起肝火最常见的条件,则肝木一郁,迅即化火。诚如《丹溪心法》所言:“气有余便是火。”肝火扰心,心神不宁,心主火,为阳中之太阳,又为肝之子,赖肝木之疏泄、肝血之润养。若肝火内炽,极易上扰心神,肝火扰心,常见心烦不寐,烦躁不安;若心火亦旺,则心肝火盛;心神被扰,每致发狂,喧扰不宁,骂詈不羁。肝火横逆,燔伤胃阴,肝木能疏中土,助胃气以纳化水谷、传导化物。而肝火一起,常横燔伤胃,一则木气不疏,而中焦运化失司,和降失常。再则肝火燔灼胃液,以致肝胃阴伤。故前人有“见肝之病当护胃阴”之说。《伤寒论》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正是由于厥阴肝经火炽犯胃之故。

    因此,林师在治疗胸痹时,注重湿热病机在胸痹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引起痰瘀、肝火,重视清化湿热,防治痰瘀和肝火。

    证治要点和典型病例

    1.益气养阴,健脾化湿

    林老治疗心绞痛患者是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注重对人体阴液的顾护,常用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扶正。经多年临床实践创立的经验效方舒心饮,具有益气养阴,通脉化瘀之功效,方由黄芪、党参、生地、熟地、枸杞子、桑寄生、葛根8味中药组成。从脾着手,以益气健脾,用党参使“脾为胃行其津液”,从而起到补气健脾化湿,使气血运行通畅。另外应当指出的是,若辨证血瘀明显,标急于本时,可先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治标,当标证缓解后,再以益气养阴以图本。但活血化瘀之剂不宜久服,恐更伤正气,而加重病情。

    病例一:王××,男,62岁,诊为冠心病1年余,症情加重1周。至外院就诊,心电图提示:前壁心肌缺血。予肠溶阿斯匹林、消心痛等药物治疗,但症情仍时有反复。症见心前区憋闷不舒,持续时间较长,含服麝香保心丸不能缓解,全身疲倦无力,心烦懒言,厌食少寐,口唇青紫,舌暗淡尖红,边有齿痕,苔薄,脉弱而短促。证属气阴不足、瘀血阻络,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党参15g,黄芪15g,麦冬10g,炙五味子10g,川芎15g,当归15g,葛根15g,杜仲15g,桑寄生15g,益母草20g,木香6g,炙远志10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同时服用原有西药。服药两周后自觉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时间及频率减少,继服两月后,胸闷情况基本消失。

    按: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该患者正是由于气阴不足,导致血液运行无力,滞而为瘀,故治疗时应分清虚实、标本兼顾、以虚为要。上方参芪同用,补气作用尤强;麦冬、葛根、杜仲、桑寄生养肺胃肝肾之阴;川芎、当归、益母草养血活血;炙五味子、炙甘草、炙远志生津安神,木香行气,使气阴足,瘀血化。

    2.疏肝泻火,调和气血阴阳

    清·汪昂曰:“

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津得热而炼痰,故化痰者必除热源;气壅滞而化热,故除热者必行其气。气行则郁解,气行则痰消。对临床患者心绞痛发作较频,伴见有脉弦滑,苔白厚腻或黄腻。多从肝着手,疏肝气、泻肝火以清湿热,配伍养血和血药以调理气血,常用柴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