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林钟香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总结

【摘要】  从具体的发病机制,证治要点,常用方药特点等方面介绍林钟香教授从“虚、湿热”论治冠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林氏认为冠心病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本虚强调气阴两虚和肾虚,标实强调湿热是重要致病和发病要素。在治疗上,重视湿热引起的痰瘀、肝火等病理要素;并从益气养阴、调理肾之阴阳和疏肝调气和血,健脾清热化湿着手,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林钟香 老中医经验

    林钟香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40余年,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上有其独特见解,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其临床抄方并聆听其教诲,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发病机制

    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中医的 “胸痹”范畴,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有气滞、血瘀、痰湿及风邪入络等,特别强调阴虚、湿热为其证治要点。

    1.气阴两虚为发病之本,肾虚是其证治关键

    胸痹病机中的“本虚”多由禀赋不足,年迈肾衰,营血虚少引起心之阴阳、气血虚损,特别是以心气虚和心阴虚为主。“气者,人之根本也。”人禀赋天地之气而生,生后又赖后天精气的充养。气机升降出入,无其不有,所谓“阴阳之所以升降者,血脉之所以相参相成者,皆气也”。气足则百脉顺畅,脏腑运化正常,否则百病由生。气阴两者相互影响,关系密切。阴者,阴血、阴津也,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血能载气和生气。气能生津、化津;津亦载气。如《灵枢·本神篇》云:“五脏主藏精气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证治汇补》亦言:“人之所主者心……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五心烦热”,“夫脉者,血之府也……细则气少,涩则心痛。”足资证明气阴两虚或者气虚是心系病证的重要病理。

    从临床发病环节看,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血属阴,心阳气旺盛,心阴血充沛,则血随气行,气血条畅,通达全身,即所谓气行则血行;反之,心气亏虚,必无力运血,血行不畅,则瘀血阻滞,脉络壅塞,即所谓气虚则血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林钟香教授认为,胸痹者先有虚,后才有实,是因虚致病,因虚致痰瘀,临床多见气阴两虚的相关症候,气阴两虚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流行病学显示:冠心病多发病于40岁以后,其发病率与年龄衰老呈正相关,这与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的中医观点不谋而合。肾为先天之本,中年以后,肾中精气亏虚,化血不足,导致心之气血亏虚,心脉失于濡养而发为胸痹。《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五七,阳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丈夫……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于上,……七八,肝气衰,……八八,天癸竭……”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之人,生理特点反映在肾之阴阳亏虚,肾阴阳不足,不能鼓舞五脏之阴阳,故见心之气阴阳不足,以致气血运行失畅,“气为血之帅”,“气能行津”,气的推动作用是血和津液循行的动力。故若气虚可影响血液和津液的运行,最终导致血脉不通,瘀血内生,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痰凝等闭阻心阳,心脉痹阻,发生胸痹。

    因此,导师在治疗胸痹时,注重调护人体阴阳,病证结合、重视心肾的调节,以达水火相济,阴阳平衡的目的。

    2.湿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