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脑出血急性期舌象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脑出血急性期舌象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探讨舌象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观察其舌色、舌苔及舌形,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分析舌象和血液流变学两者的关系。【结果】胖舌组全血低切黏度显著高于瘦舌组(P<005);紫舌组、暗红舌组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高于淡红舌组、红舌组(P<005或P<001);红/绛舌合并与紫/暗红舌合并比较,前者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后者(P<001);舌苔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紫、暗舌不仅是中医瘀血的标志,也是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的标志,舌象能反映血液流变学的一些变化;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对阐明舌色的形成原理具有一定价值,脑出血急性期纤维蛋白原升高可做为中医瘀血证辨论诊断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  脑出血;舌象;血液流变学

舌诊,是中医望诊中的重要部分,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血液流变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血液及其形成成分在血液流动中其流动和变形的规律及其对血液循环乃至整个机体的影响的科学[1]。中医理论认为“心主一身之血脉”、“舌为心之苗”,指出舌与血脉密切相关。血即血液,脉即血管,血脉即指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所以舌象与血液流变学关系密切,舌上血管最为密集、浅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能客观地反映在舌象上。通过对肺心病、冠心病、肿瘤、脑梗死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舌象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淡白、红、绛、青、紫舌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尤其青紫舌最为显著,可为瘀血和高黏血症的标志[2-6]。对有慢性病基础及颅内存在血肿的脑出血患者的舌象与血液流变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国内无文献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舌象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了解其相关性,利用微观辨证理论知识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

    1研究对象

    11诊断标准

    111脑出血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7]。

    112中风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行业标准和1986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中医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8]。

    1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可以观察到舌象,发病时间在2周内的脑出血患者。

    13排除标准外伤、血液病、抗凝或溶栓药物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不能打开口腔或因病情危重插管而不能观察到舌象的患者。

    14病例来源纳入观察的脑出血患者共88例,均为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30~84岁,平均(5845±1320)岁,其中30~49岁26例,50~59岁19例,60~69岁20例,70~84岁23例。既往病史及伴发疾病中,有高血压病史62例,冠心病史5例,糖尿病史9例,脑梗死病史38例,高血脂病史9例,肺结核病史1例。发病到观察时间:3d内有70例,3~7d有10例,7~14d有8例。

    2研究方法

    21观察指标

    211舌象观察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24h内观察舌象。神志清醒者嘱患者仰卧位,将舌自然伸出,在充足自然光线或灯光下,由两位主治医师(有一名为中医师)职称以上的人员一起参照《中国舌诊大全》[6]上的附图观察其舌色、舌苔和舌体胖瘦,并逐一记录、填表。危重、昏迷病人打开口腔(必要时用开口器)在灯光下观察(确保同等条件)。

   212血液流变学检测于入院时抽静脉血4mL(肝素抗凝)急查纤维蛋白原(FG)和红细胞压积(HCT),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ACL 7000TM全自动血凝仪测纤维蛋白原,采用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胰腺功能变化的临床
    复方五倍子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
    改良式子宫被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脏二维超声的时相性改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致阴道大出血一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 型灭活疫苗接种和对照
    顿服米索前列醇减少妊高征产后早期出血
    脑室外引流治疗继发性脑室出血分析
    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报道
    产后出血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降钙基因相关肽的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