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内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内侧小切口为主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组20 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均采用内侧小切口,对复位确有困难病例共4 例辅加有限外侧切口,直视下复位满意后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辅加石膏托外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经过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随访时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及携带角。参照Flu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4 例,良5 例,可1 例,优良率95%。结论 内侧小切口为主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入路简便、安全,部分复位困难病例追加有限外侧切口,直视下协调操作,复位快捷、效果满意。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微创;克氏针;经皮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最多见,占儿童肘部损伤的60%[1]。对于稳定的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不稳定的骨折,石膏固定后可发生再移位,造成畸形愈合而影响关节功能(如关节内翻等)。自2000年4月至2006年10月我们采用内侧切口为主的开放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20 例,平均随访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 例,男性15 例,女性5 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8.5 岁。伸直型17 例(桡偏型12 例,尺偏型5 例),屈曲型3 例,全部为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决定手术治疗时间,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3 h,最长7 d。按照Gartland肱骨髁上骨折分型法分型,Ⅰ型为无移位骨折,Ⅱ型为骨折有移位但后侧骨皮质相连,Ⅲ型为完全移位骨折。本组20 例全部为GartlandⅢ型骨折。

    1.2  治疗方法  患儿仰卧位,患肢置于侧方操作台上,年龄小者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年龄大者采用臂丛麻醉。于肱骨内上髁向上作4~6 cm纵切口,适当向两侧游离皮下组织,于尺神经沟解剖游离出尺神经,并用橡皮条保护,由肱肌和肱三头肌内侧头之间进入。本组有4 例肘部肿胀较重,内侧切口复位感到困难,则另加外侧2~3 cm的纵切口作复位辅助。外侧切口由肱桡肌、桡侧腕伸肌和肱三头肌之间进入,显露并清理骨折端间的积血、碎骨片、肌纤维等,游离上、下骨折断端,屈肘位纵向牵引,从内(或内、外侧)切口直视下使骨折解剖复位,用电钻从肱骨外上髁斜向内上方钻入1枚直径1.2~1.5 mm克氏针,通过骨折线达近端骨折端并穿出内侧骨皮质少许,目视及橡皮条保护免伤及尺神经。将另一枚克氏针在肱骨内上髁部经皮肤斜向上方钻入近折段,进针方向与肱骨纵轴成40°~50°角,同时穿出外侧骨皮质少许与前者交叉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彻底止血、清洗后逐层缝合伤口,置引流皮片一根,针尾折弯并剪短留于皮外,无菌敷料包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术后注射抗生素3~7 d,10~14 d伤口拆线,术后2~4周拆除石膏,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4~6周根据X线片情况拔除克氏针。

    2  结    果

    本组病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Volkmam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随访时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肘关节屈伸、旋转功能及携带角恢复情况。参照Flum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提携角和伸屈功能丧失在0°~5°为优,5°~10°为良,10°~15°为可,大于15°为差。随访结果,优14 例,良5 例,可1 例,优良率95%。本组加用外侧切口的4 例中,优2 例,良1 例,可1 例。结果略逊于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肺部疾病30例体会
    外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
    小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
    钢板前内侧安置治疗肱骨干骨折
    小切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20例
    小切口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骨折
    外侧小切口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
    改良小切口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治疗跟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