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传染病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分析与对策


传染病院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分析与对策

  【摘要】 目的  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等,提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对传染病院供应室护士、临床护士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 结果  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其刺伤率为100%。2年内发生锐器伤251例次,被调查者人均年刺伤2.5次,其中88.8%被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所刺伤。 结论  树立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建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  传染病院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伤害。医院内发生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获得血源性疾病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52%,国内63.4%~64.5% [1] 。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的高危职业群体 [2] 。美国疾控中心最新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 [2] 。我院是传染病院专科医院,更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在护士护理的患者中有各种血源性疾病的病人,而医护人员皮肤锐器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提山防护对策,对我院50名护士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我院供应室护士4人,综合门诊护士12人,性病门诊护士3人,病房护士21人,调查2002年8月~2004年8月2年内护士锐器伤情况。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内容包括锐器伤发生率、刺伤原因,刺伤物污染情况等。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率 被调查50人中,其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发生率为100%,发生例次共251次。其中针刺伤198次,玻璃刺伤28次,刀剪等器械刺伤15次,其他刺伤10  次。

  2.2 锐器刺伤原因 见表1。

  表1 251例次锐器刺伤原因(略)

  2.3 刺伤物污染情况 见表2。

  表2 刺伤物污染情况刺伤物污染 例次 百分比(略)

  3 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护士锐器伤与操作者防护意识淡漠、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同时,临床一线护士每天操作时由于接触了大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各种锐利器械、玻璃制品等,因而发生锐器伤的几率较高。国外文献报道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本调查结果也显示,护士锐器伤高达100%,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88.8%。由此可见,传染病院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其职业感染的潜在性极高。因此,传染病院护士更应做好职业防护。

  4 对策

  4.1 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 医院领导、院感科、护理部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以人为本,关心护士。树立全面性的防护管理理念,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随时监督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4.2 建立健全各项防护制度 如: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建立锐器伤上报登记制度,建立锐器伤防范处理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等,追踪伤者健康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

  4.3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 对在职护士及新上岗护士有计划地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巧,尽力做到零损伤。

    4.4 医疗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的管理 从调查中显示因一次性物品毁形时造成的损伤占21.7%。为此,为减少毁形环节中护士的损伤,我院自制了有孔消毒大桶,并上锁管理,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等不经毁形直接入桶内,浸泡消毒后,由专人登记回收入我院焚化炉焚烧。这样避免了护士因毁形而造成皮肤损伤。

    4.5 操作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护士在接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感染病人的营养支持
    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甲 乙类传染病疫情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延安市在校学生1998 2002年传染病发病
    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甲 乙类传染病疫情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外周血IFN  TNF 
    延安市在校学生1998 2002年传染病发病
    当前传染病及其免疫预防面临的新挑战
    保定市0 6岁儿童常见传染病的调查分析
    有关传染病的误诊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与传染病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