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真皮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ICAM-1的相互作用亦参与 t淋巴细胞的归巢活动[10]。 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多肽及自身 mHC分子,并在协同刺激分子作用下活化、增殖、产生免疫应答。一方面杀伤靶细胞及肿瘤细胞,清除抗原,发挥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引起组织损伤。如皮肤慢性溃疡边缘有大量 cD45RO+T淋巴细胞浸润聚集,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使创伤趋于慢性化,不易愈合[13]。


  (四)肥大细胞:真皮内肥大细胞属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内含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食糜酶。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内 cD34+多能干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后表面标志为 cD34+、 fcε rⅠ—、 kit+,形态上与其它单核细胞无法区别。肥大细胞表面 cD11a/CD18、 cD11b/CD18、 cD11c/CD18等β2整合素家族粘附分子可能在其迁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14]。迁移至组织内的肥大细胞在干细胞因子及其它局部细胞因子作用下发育成熟,干细胞因子缺乏时,肥大细胞将发生凋亡[15]。肥大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膜受体,其中 fcε rⅠ通过 igE桥联变应原是Ⅰ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机理。真皮内的肥大细胞受到免疫或非免疫性刺激后较肺及粘膜内的肥大细胞更容易活化,导致脱颗粒反应。产生并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一类预合成并贮存在颗粒内,包括组胺、肝素、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各种蛋白酶类;另一类为新合成的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这些物质释放后导致局部水肿(风团)或血管舒张及白细胞浸润。肥大细胞亦是产生 tNF-α的主要细胞,该因子即可贮存在颗粒内,又可在受刺激后合成。 tNF-α能诱导合成 iL-1、 iL-6、 iL-1β、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另外,肥大细胞自身还可合成 iL-1、 iL-3、 iL-4、 iL-5、 iL-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释放的介质以及由这些介质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构成一复杂的调节网络,以维持、恢复局部的平衡状态[2]。


  (五)成纤维细胞:实验发现,真皮成纤维细胞可合成人及鼠各类 t淋巴细胞亚群最适活化所必需的多种基质蛋白。成纤维细胞可通过粘附分子 cD44、 lFA-3、 iCAM-1与 t淋巴细胞结合,其产生的因子可延长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皮肤内 t淋巴细胞的存活时间。成纤维细胞还可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如 iL-1α、 iL-6、 iL-8、 iFN-β、单核细胞趋化/活化蛋白、 b因子、 c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等,这些因子对皮肤内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最近研究表明,损伤的皮肤组织内外周血来源的一种纤维细胞表达 mHC-Ⅱ类抗原,可能在局部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激活 t淋巴细胞的功能[16]。关于成纤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真皮免疫系统细胞间相互作用


  正常皮肤中,上述各类细胞集中分布于以表浅真皮微血管丛为中心的区域,围绕血管形成“套袖”样结构,据此, sontheimer提出了真皮微血管单位( dMU)的概念[17],它包括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 dMVEC)、真皮血管周围 t淋巴细胞、真皮血管周围树突状细胞( dPDC)、真皮血管周围肥大细 胞( dPMC)。 dMU形成的原因可能为:


  1.骨髓来源的细胞( dPTC来源于胸腺)进入皮肤组织,血管周围区域是其必经之路。


  2.通过如下几种方式锚定于血管周围:①与血管外膜结缔组织中粘附分子结合;②局部趋化因子的趋化作用;③细胞间通过树状突起相互连接。这些以血管为中心分布的细胞群在功能上可能作为一免疫学单位,完成皮肤内的保护性和(或)病理性免疫反应[2]。


  (一) dPDC-DPTC: dPD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与记忆型 cD4+DPTC作用引发局部 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等。 dPDC产生的细胞因子如 tNF-α、 iL-1在 dPTC的激活过程中起作用。 dPTC产生的 iFN-γ可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凝血因子ⅩⅢ a。活化 t淋巴细胞产生的 iL-2可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游走性并促进其在肺部及皮肤中聚集[18]。


  (二) dPDC-DMVEC:炎症反应中 dPDC产生的 tNF-α和 iL-1可使 dMVEC增加 mHC-Ⅱ类抗原及 iCAM-1的表达并可产生新的粘附分子 e-选择蛋白、 vCAM-1,辅助 lFA+及 cLA+T淋巴细胞的渗出。


  (三) dPDC-DPMC:肥大细胞前体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衰老真皮成纤维细胞胶原基因调控研究
    兔关节软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
    布洛芬对创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左旋咪唑对氯胺酮麻醉家兔红细胞免疫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
    抗人肝癌免疫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免疫学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血浆置换疗法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脑干损伤早期白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隐
    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多种呼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