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诱导肺表面活性物质刺激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  诱导肺表面活性物质刺激治疗呼吸衰竭

      当今结核病仍是影响人类健康流行最广、病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呼吸衰竭又是结核病危重期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吸衰竭是肺输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不能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因此,快速、有效救治呼吸衰竭成为呼吸科医生不断探索的课题。我科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常规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础上,应用溴环己胺醇静脉给药及超声雾化吸入,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1年9月~2005年9月期间收治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38例病人应用溴环己胺醇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其中并发肺部感染13例,结核性肺源性心脏病21例,肺性脑病2例,糖尿病2例。38例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5岁。Ⅰ型呼吸衰竭7例,Ⅱ型呼吸衰竭31例。以上病例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PaO2<6.67 kPa,PaCO2>6.67 kPa,SaO2<90%)。

    1.2  方法  在治疗原发病及常规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础上,采用溴环己胺醇静脉滴注:0.9%氯化钠500 ml加溴环己胺醇60~80 mg,每日1~2次,连续5~7天。和(或)超声雾化吸入:0.9%氯化钠20 ml、溴环己胺醇60 mg,每日2次。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在治疗前分别检测、记录PaO2、PaCO2和SaO2。

    2  结果

 38例呼吸衰竭病人中,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3例(平静状态不吸氧PaO2>80 mm Hg,PaO2<45 mm Hg,SaO2>95%),有效18例(PaO2>70 mm Hg,PaCO2<50 mm Hg,SaO2>90%),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明显变化7例(PaO2≤60 mm Hg,PaCO2≥50 mm Hg,SaO2>85%)。

    3  讨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是肺脏本身维持其正常功能而产生的代谢产物[1]。其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的稳定性,对小气道、免疫调节、纤毛功能均有作用。当PS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扩张困难,产生肺萎陷,末梢细支气管塌陷,小气道易阻塞,痰液难排出,肺和气道内分泌黏滞性增加,不易向上推动,对纤毛活性也有影响。溴环己胺醇(又称沐舒坦或氨溴索)是常用的止咳祛痰剂[2]。但不同于其他常见的止咳祛痰剂,它具有更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溴环己胺醇具有在气管段:能调节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增加溶胶层深度,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在支气管段:能刺激纤毛上皮,活化纤毛运输系统;在肺泡段:能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并使其增强活性,促进无纤毛区的外来颗粒排除[3]。另外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特性,对抗生素(红霉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有协同作用。尤其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呼吸衰竭(pespiratory  failure,RF)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以,应用PS刺激剂溴环己胺醇能引起到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血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内PS含量构成和活性,尤其大剂量(0.5~1.0 g/d)应用溴环己胺醇能达到间接应用PS作用,从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病情[4]。推测溴环己胺醇是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究竟在什么剂量、用多长时间、对PS分泌量多大、药物长期应用是否会出现不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 邓琳.氨溴索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超微结构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180-181.

2 邓琳.溴环己胺醇对哮喘豚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2):113.

3 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对大鼠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
    化疗药物体外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异丙酚麻醉诱导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影响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感染性休克
    CKIs蛋白在视黄酸诱导HL
    左旋多巴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谷胱甘肽对
    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性和非凋亡性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对内毒素处理
    门静脉注射供体脾细胞诱导大鼠移植肾长
    顺铂 维拉帕米和环孢菌素诱导卵巢癌细
    诱导大鼠肥胖过程中体内激素及ob基因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