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无菌溶液倒取方法的改进

拔出橡胶塞
冲洗瓶口后由原处
倒无菌溶液至无菌
容器中 同M1
 同M1
 同M1
盖塞,记录时间
 取液后常规消毒瓶口和橡胶塞,
盖塞并记录时间 同M1
 常规消毒橡胶塞后盖塞并记录
时间

      注:准备、核对、检查溶液上述方法均相同
1.2.2 试验分组 根据4种取液方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取3个样本:0.9%氯化钠溶液500 ml 2瓶,5%葡萄糖盐水250 ml 1瓶。
1.2.3 取液在医院治疗室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1.2.4 试验方法 由3名护士每次用4种方法各取1个样本,每4 h取样1次,共取7次,24 h 内完成,每次取样后即采样于无菌肉汤培养试管中,置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 h。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 (1)按卫生部《消毒管理方法》侵入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的规定,以未检出细菌为合格。(2)《医院感染规范》要求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持时间不应超过24 h[4]。
2.2 检测结果 共采样84份,24 h 后做定性检测,均无细菌生长,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4种取液方法对溶液均无影响,都符合无菌操作要求。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拔塞方法比较 M1、M3存在的问题:(1)新液体开启铝盖后首次拔塞因橡胶塞过紧,用双手拇指或一手拇指与食指向上翻起橡胶塞困难,且操作中极易触及瓶口;(2)按其要求拔塞时,中指、食指无法用力,拔塞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实际操作中我们只能用一手拇、食指使劲捏住橡胶塞的外面向上翻转;拔塞时用拇、食指将橡胶塞边缘翻折使其内面相对用力拔出,但该方法在拔出橡胶塞后中、食指无法将其套住置于手中,且橡胶塞易掉落污染。M2用无菌持物钳取塞易拉破橡胶塞,影响无菌溶液的再次取用。
3.2 消毒方法比较 M1拔塞前行常规消毒,消毒程序不合理,其消毒无意义。M2消毒程序繁琐,操作费时、费力又费物,每次取用无菌溶液需8根棉签消毒,时间是其他方法的2~3倍。实验结果也显示,拔塞前后均消毒与其他取液法培养结果并无差异。M3全程不消毒,但拔塞难度较大,不可取。
3.3 M4分析 (1) 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橡胶塞边缘内外两侧向上翻起、拔塞,克服了M1、M3翻塞困难和仅中指、食指两指无法用力拔塞的困难;(2)取、盖橡胶塞时,因手指捏橡胶塞位置要求相对固定,手指与橡胶塞内面接触面小,污染有限;(3)取液后立即消毒橡胶塞内面使接触过的橡胶塞内面保持无菌。由此M4在操作与消毒程序上更趋合理、科学,优于其他3种方法。
4 结论
  在4种取液方法都符合无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我们以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原则[4]为依据,即制订护理技术操作的每项要求,要能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消除无效动作,减少患者痛苦。通过临床实践证实, 自定方法即M4符合上述原则,适用于教学和临床实践。

(本文编辑:袁长蓉)

夏春云(1974-)女,安徽合肥人,助教,大专,从事护理教学工作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对羊水 度污染新生儿
    烟溶液与温石棉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地震伤救治中消毒供应室常用无菌治疗包
    管道类医疗用品无菌检查试验方法的改进
    去除醋酸氯己定溶液中溶剂的方法
    碱化布比卡因溶液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
    二氧化氯溶液杀灭微生物效果与腐蚀性试
    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原代培养星状胶质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无菌性骨坏死的危险
    石棉与烟雾溶液对人胚肺细胞DNA的损伤
    无菌注射器外套的应用
    平地拖把在空气层流无菌室内的应用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