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霍丽梅 薛树正

  由于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性卫生保健问题,所以关于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不断研究,借以不断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近年来应用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来控释制剂。格列吡嗪控释片(商品名“瑞易宁”)即是首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药物。本文报告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为期3个月的疗效观察及其副作用的评判。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系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其诊断符合1985年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4.6±11.23)岁,病程1个月至23年,平均(3.6±0.7)年。首次发现经饮食控制不佳者8例,最近数月中服用中等剂量的降糖药物(主要为磺脲类)者18例。
1.2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进行药物观察前测定对照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则开始进行药物观察。观察过程中,饮食及运动量同前不变,原口服其他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后空腹或餐后血糖控制不佳者,即停用该磺脲类降糖药而改服格列吡嗪控释片(美国辉瑞公司生产,每片5mg);合并应用的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的剂量不变;初发者因饮食控制不佳者,直接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
1.3 服药及观察方法 患者在观察期间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5mg,早餐前立即吞服,每日1次治疗,有2例在使用该剂量2周后血糖下降不满意,改为每日1次10mg治疗,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化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柱层析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

2 结  果

  受试前后糖代谢变化见表1。
  受试前后糖代谢结果显示,用药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用药前比较,其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无异常改变。
  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低血糖反应症状。

表1 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前后糖代谢变化


项 别 例数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
(mmol/L) HbA1c(%)
服药前 26 10.53±0.37 13.83±1.27 10.09±0.31
服药后 26  7.42±0.34  6.97±2.28  8.04±0.41
t值   3.218 2.967 2.383
P值   <0.01 <0.01 <0.05

3 讨  论
  本研究应用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格列吡嗪控释片(商品名瑞易宁),对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了为期3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在服药前后的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按照特殊的胃肠道治疗系统(GITS)设计的制剂[1]口服后2~4小时开始相对稳定地释放其有效成份,可维持约8小时,以后释放速度逐渐下降,至服药后约16小时释放完毕。格列吡嗪血中半衰期约为2~4小时[2],在胃肠道内逐渐吸收入血,使得服药后24小时内可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上述药理作用,使2型糖尿病患者全天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由于服药后24小时内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使得全天24小时血糖波动减少,平均血糖浓度下降,从而糖化血红蛋白也相应降低;另有文献报道,格列吡嗪控释片可改善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反应性,刺激β细胞按需释放胰岛素,即在餐后高血糖信号的情况下,促进胰岛素释放,使餐后仍可出现一血浆胰岛素高峰[3],而使餐后2小时血糖有所下降。
  本资料观察期间未发现低血糖反应。本研究同时也证实,格列吡嗪控释片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影响。

霍丽梅(050071 河北省人民医院)
薛树正(050071 河北省人民医院)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控释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