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2种婴幼儿置胃管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适合婴幼儿置胃管的方法。方法 将64例误服药物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应用自制牙垫,温奶浸泡一次性硅胶胃管经口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由鼻置胃管法。结果 两组患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恶心呕吐、黏膜充血、呛咳等不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口使用自制牙垫、温奶浸泡置胃管法,减轻患儿不适反应,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 婴幼儿;经口置胃管;护理

  婴幼儿误服药物时,临床常采用留置胃管洗胃,传统置管法由鼻腔插入,常引起患儿恶心、呕吐、鼻黏膜充血等不适反应,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自制牙垫经口腔插管法进行护理,大大降低了插管的不适反应,提高了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误服药物婴幼儿64例,其中男孩40例,女孩24例,年龄5个月~3(1.6±0.6)岁。其中口服抗菌药物16例,口服抗过敏药物5例,口服涂有灭鼠药的食物10例,误饮灭蝇药水25例,误饮农作物生长激素8例。入选患儿均无口腔炎、呼吸道感染且精神正常,意识清楚。用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儿来院后立即口服牛奶、豆浆,并协助引吐,反复二三次后立即置胃管洗胃,根据年龄不同选用8、10、12号胃管。观察组应用特质牙垫(用2ml、5ml注射器,将注射器针栓拔出留用针筒,用剪刀剪去乳头端,留取1.5~2.5cm,前端要圆钝,防止划伤口腔黏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将自制牙垫放入口腔固定,然后迅速将温奶浸泡的胃管由针筒插入,进入5~7cm时助手帮助由针筒滴入少量温奶,在患儿吞咽时快速插入。插管长度患儿前额发际至剑突。对照组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并预测插管长度(前额发际至剑突),由一侧鼻孔插入[1,2]。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恶心、呕吐、鼻黏膜充血等不适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置管方法不适症状的比较 例(%)表2 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道相对短小、狭窄,婴幼儿几乎没有下鼻道,所以胃管很难顺利通过鼻腔,造成插管失败,反复插管导致机械性刺激更可引起黏膜水肿、充血,致呼吸不畅,患儿烦躁、发绀加重。另外,婴幼儿以经鼻呼吸为主,由于其解剖特点,舌相对较大,与软腭接触,闭合口咽部,喉的位置相对高,会厌与软腭较接近,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经鼻留置胃管势必导致鼻腔横截面积减少,鼻阻力升高[3]。此时经鼻留置胃管会造成局部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加重气道阻塞。经口留置胃管因不涉及鼻腔,可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使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因此,婴幼儿经口放置胃管更合适。而婴幼儿不能理解洗胃的必要性不能合作,必须放置牙垫,临床没有婴幼儿牙垫,我科自制牙垫使用后困难迎刃而解,患儿伤后得到了及时恰当得处理,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既使患儿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又使家庭减少了不必要的精神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损失。使用温奶浸泡胃管:(1)温度适宜,胃管柔韧,减少黏膜损伤;(2)奶汁浸泡既润滑了胃管又使患儿在味道上容易接受,条件反射性吞咽,减少恶心呕吐。

  【参考文献】

  1 戴凌青.新生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护理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 1343-1344.

  2 仵风云,葛秀芝.小儿洗胃胃管插入长度探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75.

  3 王晓蕾.经鼻留置胃管对新生儿肺功能影响.新生儿科杂志,2002,17(1):41-43.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黄芪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TNF
    上海市婴幼儿血铅水平与体格发育的关系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金银花及2种混淆品的紫外光谱鉴别
    先天性婴幼儿膈膨出的诊断和治疗
    Gesell发育量表对婴幼儿脑瘫康复疗效的
    生山栀外贴劳宫穴治疗婴幼儿腹泻45例
    中心静脉穿刺管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胸
    针刺四缝穴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
    婴幼儿腹泻伴发低钙惊厥24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药物治疗进展
    基于B S模式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计算软
    婴幼儿断指再植治疗体会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