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眼科仿真见习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理论丰富、内容抽象复杂,对于初涉眼科临床的本科见习生,单纯依靠“知识讲解+图例演示”、“示教”等方式施教,往往效果不佳。仿真教学是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之后又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步得以推广实施。本研究将我们自行研制的仿真教学软件试用于眼科见习教学,现将其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将青岛大学医学院四年级医学本科学生6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课堂理论授课内容相同。对照组:3个班共112人,眼科学见习采用传统的病例示教方式授课;实验组:3个班共117人,眼科学见习采用病例示教,病例不足时以自行研制的眼科仿真见习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两组的理论授课及见习教学均由同一教师完成,课程结束后由另一教师出题进行闭卷考试,试题结构及内容相同,阅卷评分规则亦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眼科仿真见习软件的研制 以《眼科学》(第7版)相关内容为基础,利用网络共享的友谊电子书制作软件(v8.2.8版)编制眼科仿真见习教学软件,软件以exe形式执行。软件中集成基础理论知识回顾、眼科检查、眼科治疗操作以及涵盖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影像资料库(图片、视频与动画演示)等板块。使用软件时学生一人一机操作,由教师总控。另外,软件专门设立了教学评论、读书笔记、目录索引等特殊功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2.2 评价指标 ①见习教学的效率:见习课平均课时内示教的病种数;②考试成绩:按见习直接相关内容、见习间接涉及内容进行重新汇总、统计;③学生听课的难易度;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其中③、④两项采用问卷调查进行评估。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中的t检验对两组学生见习病种数、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学生听课难易度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9学时的见习教学中,对照组平均每学时见习(4.11±1.07)个病种,实验组平均每学时见习(6.56±1.30)个病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561,P<0.01)。其中实验组37.29%的见习病种通过见习软件辅助完成。实验组学生见习直接相关内容得分、见习间接涉及内容得分及总平均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6.958~10.252,P<0.01)。见表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听课难易度及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3.043、3.745,P<0.01)。见表2。表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表2 两组学生听课难易度及对授课方式满意程度的比较

  3 讨 论

  教学医院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医疗、教学大环境下却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配合教学,这已成为医学院校见习、实习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为了避免发生纠纷,教师只好以示教为主,使得见习课变成了“看习、听习”课,学生实践机会明显减少。②病人维权意识增强,隐私权纠纷增加:医学教学虽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却缺乏行业法规的支持,而病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用法律衡量医疗行为的结果常常使肩负教学任务的医院一方陷入纠纷,相关案例报道屡见不鲜[2]。③典型病例分布不均:许多典型病例由于季节、社会活动等因素影响在时间分布上并不均匀,其结果是典型病例多时不见习,见习时又很难见到典型病例,使得原本实践机会不多的学生又丧失了机会,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和普及,使理论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3,4],却依然不能解决在见习教学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无增加。仿真教学是指利用现有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平台,以仿真软件为工具进行的教学活动[5],具有交互性强、模拟真实环境等特点。本研究利用网络共享的电子书编程技术研制仿真见习教学软件,将内容丰富的眼科学相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虚拟现实的见习教学环境。本文实验组通过将仿真教学与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相结合,见习的病种增多、见习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也更易接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探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防护
    出院指导在眼科手术病人中应用的分析
    眼科A B超探查的护理
       仿真内镜对鞍底的显示及在经蝶垂体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