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正文  

诺和灵R配合自拟泽泻汤抢救DKA伴高钠血症32例临床观察

史华民 李佩洲 郭爱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elosis,DKA)是一种急危症,需立即抢救,在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由于病情危重高血糖多次反复,输入生理盐水过多,出现血糖尚处高值时,又出现了高血钠症,使患者处于高血糖伴高血钠状态,成为临床在降血糖、补液、降血钠配合方面的棘手问题。笔者采用诺和灵R配合自拟泽泻汤和低渗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1990~1998年收治48例,均符合《实用内分泌学》关于DKA伴高钠血症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4岁,有糖尿病史12~23年,有DKA复发病史34例,发病初期血糖33~45mmol/L,血钾2.8~5.5mmol/L ,CO2CP 4~18mmol/L,中期出现高血钠值155~190mmol/L,处于昏迷34例,伴有糖尿病肾病18例,糖尿病足6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炎8例,糖尿病性心脏综合征4例。并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高钠血症。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①降血糖:当血糖≥15mmol/L时,可用小剂量诺和灵R 2~6U/h,持续静滴,每2小时复查一次血糖,当血糖≤13.9mmol/L时,将生理盐水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加入诺和灵R,用量为葡萄糖比诺和灵R=4g比1U,持续静滴使血糖维持在10mmol/L左右,酮体(-),尿糖(+) ,可过渡到平时治疗。但在停用静点诺和灵R之前1小时,皮下注射诺和灵R 1次,以防血糖回升。②补液:当高血糖、高血钠、脱水严重时,依病情应补足血容量,一般千克体质量60~120ml左右,补液总量在4~10L,其中1/3量应在初治4小时内补给,余下2/3量,应在之后20小时内补给。为避免出现心衰、脑水肿的危险,同时配合胃管灌注,采用泽泻汤辅助补液。药方组成:泽泻20g,蓄15g,瞿麦18g,1日2剂,水煎两次取汁1 000ml,灌入量计算为补液量内,每次300ml,每3小时1次。③降血钠: 当血钠>145~<155mmol/L时,可适当减少静点生理盐水量,增加胃管灌注辅助补液量或采用诺和灵R、抵消葡萄糖方式,补入5%葡萄糖注射液,按照诺和灵R比葡萄糖=1U比4g比例调整抵消葡萄糖。 当血钠>160mmol/L,血糖>33.33mmol/L,血总渗透浓度>350mmol/L,血压不低时,可依病情适当补低渗液0.45%生理盐水和2.5%葡萄糖注射液(用诺和灵R抵消葡萄糖)滴速不宜过快,补低渗液时易致溶血、增加心力衰竭、脑水肿、休克等缺点,所以使用低渗液时一定要慎重,补液量每次250~500ml为宜,总量<1 000ml。伴有严重低血压或休克时,可用全血、血浆。④同时注意去除诱因,适当吸氧,预防感染,加强护理,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脑水肿及心衰,必要时导尿,加强支持营养和对症治疗。
1.2.2 对照组 降血糖用普通胰岛素,纠正脱水从静脉补液,降血钠用低渗液0.45%生理盐水或2.5%葡萄糖注射液,其用法同上。
1.3 疗效标准 近愈:意识清楚,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糖、血钠、血总渗透浓度均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血糖、血钠、血总渗透浓度较前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 无效:临床症状不改善,血糖、血钠、血总渗透浓度不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做秩和检验。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天后血糖、血钠、血总渗透浓度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各指标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降低上述各指标的作用更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昏迷20例,治疗后清醒19例,清醒率95%;对照组治疗前昏迷14例,治疗后清醒7例,清醒率50%;两组比较,P=0.0039(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治疗组使患者清醒作用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uc=3.799,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钠、血总渗透浓度比较(mmol/L)


组 别 例数 血  糖 血  钠 血总渗透浓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长期应用预混型诺和灵30R人胰岛素治疗
    诺和龙治疗36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1例诺和灵笔使用时发生差错的经验教训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