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提高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并发症认识及预防。方法 术前行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术中行股骨上段截骨去旋转,髋臼成形造盖纠正髋脱位的全部畸形。结果 术后随访2~4年,本组评分:优20髋,良4髋,差2髋。结论 术前牵引,术中股骨上段截骨短缩及去旋转,髋臼成形造盖,术后早期正确指导锻炼,对于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Pemberton手术应作为首选。
【关键词】 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并发症;预防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在我国的发生率为3‰,此病如果在婴幼儿(6个月~3岁)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错过此机会则可行Salter或Chiarl骨盆截骨术,效果比较满意,但术后并发症多,尤其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我国报道发生率67%,国外文献报道高达73%,可见年龄越大效果越差。本文采用Pemberton髋凹成形造盖,股骨上段旋转缩骨去旋转,术前皮牵引或股骨结节牵引,术后早期锻炼,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再脱位及创伤性关节炎明显减少,取得病人及家属较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1年5月~2005年5月共收治3~10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24例,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6.5岁,单侧脱位22例,双侧脱位2例,共26髋。术前脱位程度,股骨头上移>2 cm 12例,上移>3 cm 11例,上移>4 cm 1例。
1.2 方法 术前行皮牵引6例,胫骨结节牵引18例,牵引时间2~3周,牵引重量2~6 kg。将外上方移位的股骨头牵引到髋臼或髋臼以下水平,以便术中轻柔地完成髋关节复位。术中彻底清理髋臼,切断挛缩的髂腰肌腱性部分,切除影响股骨头复位的变窄的关节囊、髋臼横韧带、内翻的盂唇等。股骨上段截骨去旋转,缩骨1.5~3.0 cm,平均2.5 cm,矫正前倾角20°~60°,截骨处用4孔加压钢板螺丝钉固定,同时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造盖。髋关节复位紧缩关节囊适度,冲洗缝合切口,术后石膏单人字固定。
2 结果
本组随访2~4年,参照周永德等[1]采用的标准,进行临床X线片评价,26~30分为优,21~25分为良,16~20分为可,11~15分为差。本组优20髋,良4髋,差2髋,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半脱位1例,关节活动障碍1例。
3 讨论
年龄较小的患儿术前牵引,解决软组织挛缩,有助于手术复位。但对大龄患儿术前几周骨牵引,很难缓解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即便是股骨头牵到髋臼水平,去除牵引后很快恢复原位,强力复位后头臼压力仍然存在,从而产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僵硬。陈传功等[2]用内收肌、髂腰肌松解治疗28例先天性髋脱位患者,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降低,但治疗周期长,护理麻烦。张立军等[3]报道一组2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短缩复位,其优良率达86.7%,而同期未经短缩复位而优良率为75.19%,截骨短缩术后不等长者少,而未经短缩组下肢不等长为25.9%,其原因是头下骨骺损伤和头塌陷所致。本组24例,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原因是截骨少,头臼间压力缓解不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对大龄儿童Pemberton髋臼成形造盖,股骨上段截骨短缩去旋转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它的特点是年龄限制较宽,对髋臼斜度大为适应,术后能较好地改善髋臼的覆盖,符合髋关节的生物原理。通过外侧髂骨板翻转截骨,将真臼外上缘形成的假臼切迹完全消除,可使真臼容量增大,增加了髋臼的覆盖面,基本达到了同心圆复位,提高了关节的稳定性,由于术后头臼的应力刺激,提高了截骨处的骨性愈合,避免了传统截骨术后髋臼上缘骨质废用性吸收造成的髋关节半脱位。Trevor等认为植骨块在合理的挤压应力下不会吸收。术中尽可能避免结扎或损伤旋股内外侧动脉,减少不必要的剥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6周拆除石膏,允许患儿在床上练习活动,以主动活动为主,不做粗暴的活动。为进一步预防功能障碍,术后2~4周可拆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