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线虫死亡基因同源物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何畏 魏丽惠 王建六 富琪 虞幸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内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密不可分。作为线虫死亡基因Ced-3同源物的人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的白介素1转换酶(ICE)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PP32)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来受到广泛重视,但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探讨线虫死亡基因同源物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ICE 和CPP32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1991年至1998年收治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41例(实验组)。所有病例按198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重新核对,其中Ⅰ期18例、Ⅱ期9例(Ⅰ、Ⅱ期 为早期)、Ⅲ期10例、Ⅳ期4例(Ⅲ、Ⅳ期为晚期);病理分级G1 级18例、G2级 14例、G3级9例。41例中38例行子宫切除术(其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13例,<1/2者25例;淋巴结有转移者4例;附件有转移者4例);3例行诊断性刮宫术。随访时间为6~84个月,其中60个月以上者21例。另取良性妇科肿瘤患者20例(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各10例,为对照组),其中子宫内膜增殖期10例、分泌期5例、绝经期5例。
  2. 方法:(1)试剂:ICE多克隆抗体、CPP32单克隆抗体均购于美国Santa Cruz公司,p53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Oncogene公司。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试剂盒为DAKO公司产品。(2)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操作步骤按SP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结果判断:ICE、CPP32的判定标准为,5%以上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者为阳性,5%以下或无染色者为阴性[1]。p53的判定标准为,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者为阳性,无染色者为阴性[2]。实验同时设阳性、阴性及空白对照。
  3. 统计学方法:利用SAS统计软件包行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和率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患者ICE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子宫内膜的ICE阳性率为55.0%,其中绝经期内膜的阳性率最高(4/5),其次为分泌期(3/5)、增殖期(10%);实验组ICE阳性率为19.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腺癌的ICE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和附件转移无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E、CPP32、p53阳性的表达情况


组别 总

数 ICE阳性 CPP32阳性 p53阳性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例数 百分率
(%)
对照组 20
11
55.0 12
60.0 0
0.0
实验组 41 8 19.5 13 31.7 14 34.1
 年龄
  <50 23 6 26.1 6 26.1 9 39.1
  ≥50 18 2 11.1 7 38.9 5 27.8
 手术病理分期
  早期 28 6 21.4 11 39.3 11 39.3
  晚期 13 2 15.4 2 15.4 6 46.2
 病理分级
  G1级 18 5 27.8 9 50.0 3 16.7
  G2、G3级 23 3 13.0 4 17.4 11 47.8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2 25 6 24.0 11 44.0 7 28.0
  ≥1/2 13 2 15.4 2 15.4 7 53.8
 淋巴结转移
  有 4 0 0/4* 0 0/4* 2 2/4*
  无 34 8 23.5 13 38.2 12 35.3
 附件转移
  有 4 1 1/4* 1 1/4* 2 2/4*
  无 34 7 20.6 12 35.3 12 35.3

  *例数少于10,不计百分率
  2.两组患者CPP32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子宫内膜的CPP32阳性率为60.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31.7%(P<0.05)。子宫内膜腺癌CPP32的阳性率,G2和G3级为17.4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麻城市1969~1998年儿童伤害死亡趋势和
    双胎妊娠中 晚期一胎死亡后的期待疗法
    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性和非凋亡性
    上海市20年剖宫产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香港脑血管病死亡率时间趋势研究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和死亡信号的传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
    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对急
    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对急
    肺切除术后近期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心血管疾病死亡62例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死亡分析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