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健康快讯 >> 大众健康 >> 正文  

洪水灾区注意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且流行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受长江流域频繁的季节性洪水影响,疫区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反复,疫区钉螺面积逐年扩大,疫区逐步蔓延,血防形势十分严峻。

  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因此人和这类动物被称为成虫宿主或终宿主。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如粪便进入河水,虫卵便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并不感染人,而要先钻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 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钻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病。有尾拗的水称为疫水。

  在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牛和不圈养的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不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不经药物治疗,血吸虫病不可能自然痊愈,得过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人如接触疫水,还可以再次得病。

  水灾时洪水泛滥,患血吸虫病的病人及病畜的粪便大量冲人河流和湖 塘,钉螺的拿生面积随洪水迅速扩大。洪水为血吸虫病的流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水灾期间和水灾后必须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主要症状:接触疫水后1至2天内,有的人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病人绝大多数会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血吸虫病人畜共患。

  治疗措施:吡喹酮是治疗血吸虫病的特效药。

  预防措施: 预防血吸虫病,要针对血吸虫的生活史来进行综合治理。

  1.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

  2.消灭钉螺。在血防部门组织领导下,统一进行大规模的灭螺活动。

  3.管理粪便。

  4.个人防护。通过健康教育,教育群众尽量避免接触有钉螺分布的疫区水源。血防部门要在疫水区域建立明显的标记,警告人们不要下水,特别是要求青少年不要在疫水区游泳。必须下水劳动的人要穿防护靴、防护眼或使用防护药品。常用的防护药品有:①皮避敌,涂抹一次持续有效4小时;②防拗笔,涂抹后有效8小时。下水前均匀涂布于皮肤,超过有效时间应再涂一次。

  5.安全用水。疫区应提倡用井水。使用河水时,可作以下几种处理:①先在水缸里存放5天后再用;②每担水(约50公斤)加新开封的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一片(潮解后则失效)。漂白粉先要在汤匙中加水调成糊状,再倒入水缸中搅匀,15分钟后使用;③将河水煮到60t以上时,尾蚴可全部死亡,然后可用。

  血吸虫病的5个特点:血吸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自然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水灾、旱灾、饥荒等自然灾害及战乱,均可加剧血吸虫病的流行,其中水灾与血吸虫病关系更为密切。

  (一)发病人群集中在水灾期间

  血吸虫感染和急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非疫区人群和没有血吸虫病史的当地人群,青少年是高危人群。近几年农村体制改革,非疫区人群到疫区搞副业的生产劳动中,屡次发生急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在洞庭湖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每年约有10方人次,其大多数为非疫区人群。因非疫区居民和未感染过血吸虫病者对血吸虫病缺乏免疫力,这部分人群为血吸虫病易感人群,其急性感染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轻疫区人群发病率远高于重疫区居民。在防洪救灾中,机关干部、城镇居民和解放军战士均为急性血吸虫病的高发人群。

  (二)感染场所集中水灾期间

  血吸虫病发病场所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地点在居民点附近的一些钉螺密度较高、人畜活动频繁及污染较重的湖滩与草洲地区,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地带。阳性螺点大多分布在距堤脚或居民点500m范围内,愈近感染率愈高。当洪水淹没易感地带后,人群因防洪救灾、抢收农作物、捕捞鱼虾及游泳戏水等活动进入易感地带而集体感染。

  (三)感染季节

  血吸虫病感染季节主要在每年长江汛期期间,集中在4~10月份,尤以5~8月份为最高,8~9月是发病的高峰期。汛期的变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健康快讯:

  • 下一个健康快讯:
  • 相关文章
    盈江震区未发现鼠疫 灾区疫情稳定
    美容整形业成医疗事故重灾区 亟待规范
    中国成糖尿病的重灾区  拐点 提前至30
    巴基斯坦灾区暴发疫情 数万人感染至少
    洋快餐族 合理选择洋快餐也不是洪水猛
    洪水过后谨防肠道传染病
    洪水过后需注意预防虫媒传染病
    洪水过后常见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
    洪水灾区常见7种疾病和主要症状
    洪水灾区饮食卫生注意八个不
    江西抚州患病灾民众多 灾区急需感冒皮
    绥化灾区电力通信恢复防疫部门喷药防次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