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药治疗

张进鹏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演变而来,其次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等病亦可引起。本病缘由长期咳喘而成,祖国医学把它归属于“喘证”“痰饮”“水肿”范围。本人通过近10余年对本病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确有较好的疗效。
  本病虽在心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心主血,脾主气。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由于久咳肺气受损,导致心血循环不畅,患者面色灰黯,唇舌青紫,是为气伤血郁之证。另一方面,肺虚日久,必然影响脾和肾的功能。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之气衰则水湿不化,痰饮内蓄。水气上逆则喘咳、胸闷;水溢肌肤则浮肿;肾气虚摄纳无权则喘促不能平卧。本病的病机归纳为:心肺脾肾气虚是“本”,痰气交阻于肺是“标”。
  肺心病的治疗,在急性发作阶段,以宣肺化痰为法,强调重视“六淫外感”。由于本病长期咳喘,肺气本伤,肺伤则卫外功能减退,容易遭外邪侵袭。一旦外邪侵袭。则肺脏首当其冲,于是宣肃失调,三焦不利,咳逆倚息,痰喘气急,胸闷心悸,腹胀浮肿诸证相继出现,因此治疗大法,必须以宣肺豁痰,迅速控制外邪为首务。临床可用定喘汤化裁。偏于风寒型,证见形寒怕冷,痰色清稀,舌苔白滑,可用定喘汤加干姜、瓜蒌、细辛等;偏于风热者,证见恶寒发热,痰黄粘稠,舌苔黄腻,宜用定喘汤加连翘、川贝、大黄、葶苈之属。总之,只要外邪得到控制,痰浊得到廓清,则喘咳、心悸、浮肿、腹胀诸症即可自行缓解。
  由于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本病发病过程中,往往出现面青唇绀,舌质瘀暗等气滞血瘀之证。因此,必须在宣肺化痰的基础上配合行气活血,使气郁得解,瘀血得行,则疗效可大为提高。在宣肺化痰方中,加入川芎、桃仁、丹参、降香之属。本病在发展过程中,舌质若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紫、绛等征象,不可误认为是热伤营血,此乃气郁血瘀之象,若滥用清凉养阴之药,至气益滞血更瘀,痰湿日盛,病必加剧!
  本病发展的后期,往往出现全身水肿,心悸喘促不能平卧,腹胀纳呆等征象。这与中医“痰饮”一证相吻合。此时宜以通阳化气行水为法。“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正法。可于上方中加入干姜、细辛、法夏等药味,使水饮能得到阳气的蒸化,而水道自然能通畅。
  本病不论是在发作期和缓解期,都不能忽略“扶正固本”。在发作期,以化痰宣肺活血为法,加用五味子、白术、淫羊藿、巴戟天等扶正之药则有利而无弊。在缓解期,根据患者体质,气虚多汗易感者,可用黄芪、白芍及玉屏风散,使卫外功能得到加强,外邪不易入侵。健脾固肾可选用六君子丸(温肾化饮)、河车大造丸(滋肾培元)、七味都气丸(滋肾纳气)等。
  总之肺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就在上述四个方面。首先强调宣肺化痰,控制外邪的感染;第二是行气活血法的应用;第三,病程后期出现的阳虚水泛证,应用温阳行水法;第四是“扶正固本”,即补肺气增强卫外功能,以及健脾温肾法的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 435000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慢性下腰痛患者腰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全长基因
    利巴韦林累积剂量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胃苏冲剂加味治疗慢性肠炎20例
    肝炎灵片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沙坦干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 慢性期
    小儿慢性胃炎锝标记固体餐胃排空检测
    抗生素应用与婴幼儿慢性腹泻病的关系
    丹参 山莨菪碱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粟粒性肺结核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