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白芍古今炮制研究初探

孙龙宇 蒋纪洋

提要 对白芍的炮制方法、目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发现历代文献记载白芍的炮制方法约18种。现今仅沿用了酒白芍和炒白芍两种。因此,提出应在继承传统炮制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科学研究筛选其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并科学地阐述其炮制机理。
关键词 白芍; 炮制; 历史沿革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为中医临床常用养血柔肝、敛阴止汗药,具有缓中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其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历代文献记载约18余种。近年来,对白芍常用的生品、清炒品、麸炒品、酒炒品、醋炒品等炮制法已有研究报道,并取得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现将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炮制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
1.1 南北朝刘宋时代:白芍的炮制方法,在我国药学史上第1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中就记载:“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了,坐 刂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1]对白芍的炮制所选用的辅料、炮制程度、炮制工艺等作了较早而详细的记载。
1.2 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白芍炮制主要是净制及熬制。如《千金要略》中有“熬令黄”;《产宝》中有“炙制、炒制、炙令黄色、炒黄”[2]等记载;而对其炮制目的则未见有明确的论述。
1.3 宋代:白芍的炮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普济本事方》载有焙制、炒制和煮制之法。《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采得净刮去皮以东流水,煮百沸出,阴干,停三日又于甑内蒸上,上覆以净黄土一日夜熟出阴干,捣末。”[3]《本草衍义补遗》载:“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冬月必以酒炒,凡腹痛多是血脉凝涩,亦必酒炒用。然止能治血虚腹痛,余并不治,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下痢腹痛必炒用,后重才不炒。产后不可用者,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也,必不得已,亦酒炒用之。”[4]。据此,说明这一历史时期对白芍的炮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初步阐述了其炮制之目的。
1.4 元明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沿用了前人之炮制方法,并有了一定的改进。如酒浸、酒制、酒蒸、酒焙等。如《本草蒙筌》记载:“(白芍)酒浸日曝,勿见火。”[5]《本草纲目》李时珍曰:“今人多生用,唯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人血药以醋炒耳。”[6]此外又增加了新的炮制方法,如米水浸炒、炒炭存性、煨制、姜制、药汁制、盐制、米制等。另外《普济方》以童子小便浸少时,焙干称为童便制。这一历史时期炮制方法繁多,发展亦较快。
1.5 清代:清时期是白芍炮制方法和理论总结停滞时期,其炮制方法多为继承前人的经验。但这一历史时期,白芍的炮制方法渐趋于完整,统一,此时期又增加一种土制、土炒白芍,并有“生则伐肝,土炒则入脾肺”[2]之论述。土炒白芍为此时期的独创之法。
1.6 近代:白芍炮制法沿至现今多继承前人的净制、切制、炮炙之法。某些地区还继承和发展了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盐制、煨制及制炭等法。如《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以及炒白芍、酒白芍两种方法。[7]《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白芍切制法”和“酒白芍、炒白芍、土炒白芍”[8]之炮制法。《山东省中药炮制规范》则载有:“麸炒白芍、熏炒至表面呈黄色;醋白芍炒至表面呈微黄色;酒白芍炒至表面微黄色;白芍炭炒至表面呈黑褐色、内部褐色”[9]之法。《中药大辞典》则载有“酒白芍、炒白芍、焦白芍,土炒白芍”[10]四种炮制法。而《中华药海》是近代继承前人炮制法最多一部药学书籍,分两大类共9种:一为净制;二为炮炙,有“炒制、酒制、土制、醋制、麸制、酒麸制、制炭、煨制及盐制”[4]等法。《中药炮制学》载有“酒白芍及炒白芍”[11]两种方法。使白芍炮制法在发展过程中基本上趋向统一。

2 现代白芍炮制研究概况
  现代对白芍炮制研究已取得了较可靠的科学依据。白芍不同炮制法对其多种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有人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2.1 炮制对白芍甙含量的影响:炮制方法不同对芍药甙含量影响不同。据报道,白芍原药材中芍药甙含量最高,生白芍、麸炒白芍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苍术古今炮炙初探
    浅谈大黄古今炮制方法
    白芍总苷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