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正文  

浅议对现代中医人才的培养

【摘要】  中医教育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传统医学教育,现代中医人才培养应融合中西医两套理论的学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让中医走得更深、更远。 

【关键词】  中医教育管理; 中西医学习; 德育; 综合能力

早在隋唐时期,中国就开始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并设立太医署传授中医。正规的高等中医人才培养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从最初建立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所,到现在国内已有二十多所中医院校,已经培养了数十万名中医人才,并且将一直继续进行下去。随着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医人才的要求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本文就有关现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 融合中西医学习

  几千年来,中医作为传统医学一直是人们防病治病的手段,中医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师带徒”的传承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学人才需要量的不断扩大和需求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师带徒”方式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始了正规高等院校的中医教育,培养了更多、更好的中医人才,提高了防病治病的水平。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医学。现在从临床上看,单纯的中医治疗已经不太多了,大部分的中医病房住院患者都是中西医并用。这种临床上的实际反馈到学校教育上,必然是中医类学生中西医两套理论都要学。学生来学习中医是为了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而临床上不懂现代西医学又是站不住脚的。中西医都是临床治疗手段,都应该掌握。但由于学制的限制,学生很难既学好中医又学好西医,往往是中医没学精,西医又没学透,中西都懂一点但都不精。这对学生就业乃至将来的发展十分有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学校教育着手,重点是探讨中西医教育内容融合的方式[1]。笔者认为,中医教育水平要提高,关键之处在于中医的精髓部分要讲深、讲透、讲广,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病理学也要讲透,使学生对人体和疾病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以便进入临床能更快地适应。也就是说西医重基础,中医重临床。遇到疾病既知道其病理变化,又知道辨证的核心,从而掌握要领,药到病除。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人才。

  2 注重德育教育

  当今培养和造就中医人才还应注重德育教育。中医本科毕业生基本标准除了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外,还对其自身素质、道德观和人生观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指标,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能够以积极、平衡、正常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2]。对于教学医院而言,主要是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每批实习生到达医院后,医院主管部门应集中全体学生介绍医院的历史和业务发展情况、医疗设备、开设项目和临床科研情况、先进人物事迹、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基本医疗常规、病历书写制度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并制订实习生到院后需要遵守的各项规定等;然后才把学生安排到各科,各科教研室主任或秘书应向学生介绍科室情况、科内工作学习制度、劳动纪律和实习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医院和各科的一般情况。在“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精业意识。在实际带教中,带教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挽救患者的生命,解除患者的疾苦就是医务人员工作的目标,也是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为了患者治疗的需要,医生随时可以放弃个人的利益,包括休息时间、名利地位等。

  3 培养综合能力

  现代的中医人才培养应该要符合某些时代特征,比如学生应学习外语、计算机等课程。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主要是指用现代思维方式去办高等中医教育,而现代思维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现状和对健康、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去设计行事模式的。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水准。毋容置疑,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的专门人才、复合型的中医人才,中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渊博的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较好的现代医学基本功。另外,对某些药学内容、心理学、人文科学、现代技术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才是大学层次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因而,在设计办学思路上,必须朝综合型方向发展。有位教育学家讲过,大学教育要讲氛围,氛围的熏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名校”效应的缘故。令人欣慰的是,各中医院校已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好的尝试,有的院校开设了管理系、汉语言文学、法学甚至计算机专业,这些都是办学环境转变的重要步骤。现代教育除了现代化教育手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浅议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证治特点
    浅议 脉经 一书性质
    浅议天麻 赤箭 徐长卿 鬼督邮名实考
    浅议咽唾养生术
    浅议 三家医话 成书缘由
    浅议吴鞠通治疗危重病八法
    浅议金元四大家对郁证的认识与治法
    浅议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初诊处方的用
    浅议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浅议 咳嗽 中医病机的新认识与中医治疗
    浅议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浅议黄体剥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