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附64例报告

杂更易被误诊为血液病、恶性肿瘤、结核或结缔组织病。本组5例患儿因为外周血液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曾被疑诊为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骨髓穿刺,给患儿造成不应有的创伤,当合并有心、肝、肾损害时易误诊为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本组病例6例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和心包积液,应与淋巴瘤、结核相鉴别。该病在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脑炎、脑膜炎、多发性脑脊髓膜炎或神经根炎。

  对该病的治疗:既往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也可中医中药治疗,但疗效不理想。本组患儿应用干扰素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与国内其他报道结论相同[2]。干扰素(IFN)有α-IFN、β-IFN和γ-IFN 3种,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所产生,以α-干扰素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在于:(1)阻断病毒繁殖和复制,与细胞膜接触并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即抗病毒蛋白(AVP),后者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传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2)调节机体的免疫监视、防御和稳定功能,使杀伤(NK)细胞、Tc细胞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增强,(3)使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3]。

  根据本组治疗经验,虽然经过3~5天治疗开始显效,但不应过早停药,剂量要够,疗程要足。例如本组有6例患儿,第1次应用干扰素后3天有效,5天停药,第7天后体温复又升高,重复应用干扰素,3天后体温下降,淋巴结缩小,10天后停药,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再次重复应用干扰素,仍然有效,延长用药疗程,持续应用2周后停药,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合上述实例,干扰素疗程不应短于2周。部分患儿(约25%)应用干扰素后出现体温一过性升高,大约在用后2~3h发生,温度上升约0.5℃ ~2℃,持续2~3h,这种副作用仅发生于最初应用的1~2天,继续用药后消失,无需停药,另外有关干扰素引起血象下降的副作用本组病例尚未观察到。

  【参考文献】

  1  吴炎兴,罗春华,鲁正荣,等.人血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观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27(1):82.

  2  罗春华,杨崇礼,华芬,等.人血白细胞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4,32(6):362.

  3  程晓秋.干扰素治疗病毒性感染症.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4,21:92.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干扰素α与阿德福韦酯不同联合方法治疗
    国产干扰素 
    干扰素对膀胱肿瘤细胞膜TNFR表达的影响
    两种剂量重组干扰素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 2a治疗乙型肝炎
    布鲁氏菌属内S型和R型菌种在动物体内干
     干扰素治疗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RNA干扰分化抑制因子 1基因表达对食管
    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 2a治疗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负荷与肝损伤
    水剂和粉剂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对
    干扰素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