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event elbow inversion.
Key words:Humeral fractures;  Children; Microsplints immobilization;  Plaster, surgery▲

  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损伤。一般首选屈肘位手法复位石膏托或超肘小夹板固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复位和维持稳定的对位,易并发肘内翻畸形。部分病例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且肘内翻仍有发生。文献[1-6]报道,并发肘内翻畸形达30.0%~76.9%。自1997年以来,笔者随机对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采用伸肘位手法复位形石膏夹板固定,疗效十分满意。

分型与治疗方法

  一、分型
  根据远骨折块移位方向分为尺偏型、桡偏型和前后移位型。所有移位型骨折均施行伸肘位手法复位、长臂形石膏夹板绷带固定,并严密观察治疗。
  二、手法复位
  1. 麻醉:用质量浓度为20 g/L的利多卡因行骨折端血肿内麻醉。患儿不合作或软组织挫损肿胀严重者,可选用臂丛神经阻滞或氯氨酮麻醉。
  2. 预制型石膏夹板:长臂前后石膏夹板,后侧宽厚而长,上达腋下,下至掌指关节,约10~12层,要求对全上肢实行内外后三围包绕固定。前侧夹板窄薄稍短,相当于上肢前面宽度的2/3,6~8层即可。前后石膏夹板合拢后,横断面类似“”形,其两侧结合部各留2 cm缝隙,以便日后绷带加压固定。
  3. 手法复位:在助手对抗牵引下,令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位,术者双手纠正骨折侧方移位、重叠和旋转移位。此时,可行X线透视验证。
  4. 石膏固定:骨折复位后,助手继续维持伸肘前臂旋后位。术者迅即敷上石膏条,卷上绷带固定。在石膏干固前塑型,令肘关节外翻20°~30°,以便桡侧皮质嵌紧。与此同时,对骨折处前后两面适当加压塑型,以便使石膏条与其深面的软组织骨面贴实,防止骨折端再移位。遇有软组织严重挫伤或极度肿胀时,可暂缓手法复位,先采用牵引恢复上肢轴线,结合简单的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控制感染,2~4 d肿胀消退后再施行上述复位与固定。
  5. 术后处理:凡骨折复位满意、轻中度软组织肿胀、交通和通讯便捷者均可按门诊观察。对骨折复位不够满意,或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均需留院密切观察处理。发现肿胀加剧,或皮肤感觉异常、手指不能主动伸屈和缺血表现,均应及时稍微放松绷带。当肿胀逐日消退,应及时调紧绷带,以防折端移位。3周后去石膏摄片,如属稳定骨折,又有多量骨痂,即可去石膏练习屈肘活动;对不稳定的斜形骨折,或骨痂生长缓慢者,则需延长固定1~2周。一般在去石膏后1~3周,屈肘功能可恢复正常。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随机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5岁半。损伤原因:跌伤41例,交通伤7例。左侧22例,右侧26例。尺偏型24例,桡偏型19例,前后移位型5例。受伤至复位时间最短1 h,最长6 d,平均3.5 h。软组织肿胀中度28例,重度10例。其中8例在院内外已进行3~5次手法复位失败。合并血管受压前臂缺血5例,神经受压4例。
  二、 治疗结果
  本组一次获得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42例,残留轻度移位6例,均为斜形远骨折端轻度后倒或一侧髁轻度旋转移位,经石膏塑型后矫正,即手法复位成功率为100.0%。本组初期除6例软组织肿胀较重并遗留潜在移位需留院观察3~5 d外,其余均按门诊观察处理。石膏固定时间最短3周,最长5周半,平均3周半。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周,最长6周,平均3周半。去石膏后1~3周,伸肘功能全部正常;屈肘达150°为37例,140°为8例,130°为2例。无肘内外翻、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获得6个月~2年的随访,平均1年2个月。临床与X线片测量肘关节携带角:0°~5°为8例,6°~10°为29例,10°~15°为11例,平均10°。随访时间越长,屈肘功能越好,无迟发性肘内翻发生(图1~3)。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俯卧位手术体位垫的制作与体位安置方法
    改良支腿架在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及术后并
    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