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外科论文 >> 正文  

股骨下端 L 形截骨一次性和逐渐性相结合延长治疗股骨短缩畸形

裂损伤。截骨前分别在截骨线远端及近端骨干部置2组克氏针,2组针间距根据肢体长短而定,一般以15 cm为宜。不需置第3组钢针,因大腿肌肉丰富,间距太近会导致皮肤张力过大而引起感染。穿针时应注意将两侧皮肤向中间牵拉,以免延长时因张力过大导致感染性延长失败。然后用电锯在近骨骺部将股骨后侧锯断1/2,截骨线向近端延伸呈“L”形,骨瓣留于前侧,以防止向后成角损伤血管、神经,骨瓣的长度要求与延长的长度相等。见图1。骨瓣在延长时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可加快骨愈合。



图1 股骨下干骺端侧面观,虚线示“L”形截骨线

  截骨完成后安置延长器,当时即在直视下撑开延长2~3 cm左右,如血管能耐受便结束手术。剩余部分术后继续逐渐延长。
1.3 逐渐延长方法 术后根据情况3~7天开始继续延长,延长是通过拧转螺母推移弓环而进行。每天延长1.5~2 mm,一次或分次完成。每2周摄一次X线片以便随时调整延长速度。抬高患肢防止肿胀,小腿可用弹力绷带固定,穿针处每天滴75%乙醇1~2次。为防止足下垂可采用弹力带一端置于“T”鞋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器上进行被动背伸和主动跖屈功能锻炼。

2 结果
  延长的长度为3~8.5 cm(平均6.4 cm)。随访时间1~6年(平均3.7年)。结果:步态正常者9例,轻微跛行者4例,明显跛行者5例。膝关节活动正常8例,屈曲50°者5例,屈曲80°者2例,屈曲90°~100°者3例。全部病例均可伸直达0°位。平均住院日为34.5天,远低于逐渐性延长组56.7天。延长后骨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5.4个月)。72个针道中1处发生感染,经及时引流后控制,8处轻度炎症,采取暂停延长、联合应用大量抗生素加局部清创处理后未影响肢体延长的长度。4例在逐渐性延长过程中出现足底及足背5 cm×6 cm区域皮肤感觉异常,暂停延长3天恢复正常,然后继续延长,最终完成治疗。1例因外固定器的质量问题只延长3 cm而放弃,本例术中延长2.5 cm,术后继续延长,2周后摄片发现不仅没有延长反而原有延长的部分也丢失。原因是:采用单平面外固定器的关节轴不能承受压力导致。最后采用髓内针固定加植骨未达到延长要求。结论是:外固定器对于肢体延长至关重要。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2岁,5年前因外伤致右股骨下端骨骺损伤,后跛行并日渐明显。术前检查:明显跛行,右下肢肌肉轻度萎缩但肌力正常,患肢(大腿)短缩7cm,髋、膝关节活动正常,X线片示右股骨下端骨骺早闭。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性和逐渐性相结合延长(见图2)。住院30天延长达8.5 cm。术后8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性愈合(见图3)。1.5年随访,步态恢复正常。




图2 股骨下端“L”形截骨延长达7 cm,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留置骨瓣情况



图3 典型病例延长8.5 cm后X线片示骨性愈合情况

4 讨论
4.1 本手术优点 ①在股骨下段行“L”形截骨,设计的骨瓣与需要延长长度相等。延长不需植骨,又不至于因横形截骨而造成骨质缺损、骨愈合慢。骨瓣在骨愈合中将起重要的桥梁作用,可加快骨愈合〔1〕。②一次性和逐渐性相结合延长,术中延长2~3 cm,剩余部分术后继续延长。这种巧妙的结合因并发症少、疗程明显缩短使患者易接受,克服了一次性延长难以达到延长目的、逐渐性延长治疗时间持续太长的缺点。③干骺端为松质骨,血供丰富,骨形成快而好。骨膜下截骨,骨膜仍保持很好的成骨能力,新骨在骨膜内形成,形态与干骺端相同。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股骨远端疲劳骨折误诊教训
    应用SPECT观察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动力学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皮质的肥厚反应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及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股骨距的三维结构和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力
    髁支持板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髁骨
    Hybrid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
    关节镜下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
    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评价
    DCS与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
    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预防先髋术后股骨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