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骨髓血管和血流的研究进展

#e#

  摘要: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指导治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骨髓位于骨性硬鞘内,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综述了骨髓血管、血流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骨髓含丰富的血管系统,它是骨髓造血功能维持的必要条件。因此了解它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改变,对认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它脏器不同,骨髓位于硬性骨鞘内,因此,对它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研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骨髓微循环的改变,人们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1骨髓血管、血流的研究方法


  1.1一般形态学和免疫组化


  通过骨髓组织切片的一般形态学观察,计算血窦面积,也可反映骨髓的血流状况。 perez-Atayde等[1]在骨髓石蜡切片中,用抗Ⅷ因子相关抗原、 cD31和 cD34单抗的免疫组化的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因而可计算骨髓的血管数目。


  1.2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可观察骨髓血管内皮细胞的细微结构;最近,有作者采用原位血管造型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血管和血窦的状态。


  1.3骨髓血流原位观察


  宋增璇等[2]建立了小鼠刮骨后原位观察骨髓的方法,用直射光在显微镜下放大70~100倍,可观察到骨干段髓腔全层,骨髓血管系统图像较清晰。如在物镜视野中安装可变速的模拟血流装置,可用同步法间接测量血流速度。


  1.4骨髓血流放射性元素检测法


  1.4.1放射性微球法(radioactive microsphere)利用不溶性材料如炭化塑料制成直径15微米左右的球形体,用同位素131 i、141 ce等标记。在血流经过的部位,微球仅在毛细血管内沉积,沉积的数目与器官的血流量成正比。 iversen等[3]用大鼠实验,从颈总动脉插管入左心室注射微球;另一根导管从肱动脉插入,送至腋区,以便收集动脉血。从注射前30秒钟开始收集,持续到注射结束后1分钟 止,然后活杀动物冲出骨髓,测定骨髓和动脉血的放射活性。按公式计算骨髓血流。


  1.4.2正电子发射显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4]其原理:动物或人持续吸入含 c15O2的混合空气, c15O2可在体内转化成 h2O, h2O在骨髓内逐渐蓄积达到最高值然后减少。在浓度达到最高时于骨上方用正电子发射照像仪测定其放射活性,同时取桡动脉血测定放射活性。按公式计算骨髓血流。用这种方法测得正常人骨髓血流为10.0±3.0ml/100cm3· min-1。另外, semb等[5]利用131 i标记的碘安替比林(131 i- ap)清除法测动物骨髓血流, lahtinen等[6]用133 xe清除法测人骨髓的血流,原理与此相同。


  1.5核磁共振成像( mRI)


  Kang等[7]给健康成年狗一次静脉注射 gadopentetete dimeglumine 0.2m mol/kg,14分钟后在髋骨部位做核磁共振连续成像。将核磁共振所得的数据与微球法测得的血流相比,有得高的相关性,说明核磁共振成像对骨髓血流的测定是可信的。


  1.6氧分压传感针间接测定骨髓血流法


  最近,沈安华等[8]用氧分压传感针法间接测定骨髓血流。即将针炙针头(直径不超过0.4mm)镀上高纯度金,制成针状电极,又称传感针,它与参比电极组成电解电池。将传感针插入骨髓组织中,在传感针上氧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经转化得到氧分压的数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 来。氧分压的变化间接反映出了骨髓血流的变化。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达1.5×10-11 a/Pa,操作简单,并能长期、实时、动态地监测某一部位的氧分压。该方法已用于动物骨髓血流的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骨髓血管和血流的方法各有其特点,但也各有其限制,有的只适用于动物,有的需用核素,有的需要暴露血管,有的不能作动态观察等。比较起来,新近发展的氧分压传感针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操作较简便,结果较.准确,而且有可能用于临床。


  2血液疾患时骨髓血管、血流的改变


  2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膈肌原发性血管瘤合并反复胸腔出血一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细胞
    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肌肉硬度
    血管铸型观察bFGF对大鼠颌面部移植脂肪
    我国血管外科发展现状及趋势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
    血管内血栓的介入性局部溶栓治疗效果显
    应用自体静脉做动脉重建时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子宫颈癌组织中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2型糖
    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颊面部皮肤缺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