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绿色健康网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正文  

军事医学电子工程 的若干研究方向与发展

系统(MEMS),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技术之一,它集微型化与智能化于一体,可将一台复杂的野战医用电子装备,制作成一个香烟盒、一块军表、甚至一支钢笔大小.


  美军利用微电子技术研制的微型血样分析器,可在战争条件下即刻进行血液分析,其体积小于小巧的女用手持电话;心电图机体积小于巧克力盒;配戴于手腕或手指上的脉搏监测仪,像平装书一样大小的自动去颤器;轻便数字X线机,可用于战场查明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小型B超,以及正在研制的手持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等;都大量的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和MEMS技术[4,5].


  3 野战医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一种标志,也迅速渗透到卫勤保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它主要体现在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和各类野战医用电子装备这两个大的方面,前者以台式机和便携机为主要形式,后者以手持机或单片机为主要形式.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是保障应付突发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重要支撑条件,它负责提供可靠的饮食、饮水保障方案;血液及血制品、战救药品药材保障方案;伤员后送方案;可动用潜在卫生资源方案;战救卫生资源配备与药材流动协调等.齐全的各类医学、卫生资源多媒体数据库的建立,各种大型辅助分析、处理、决策软件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美军已经建立了卫勤C3I系统,医疗后送质量评估系统,自动救护质量评价系统,战区卫生资源管理系统,战场急救、药房及牙科专家系统,核生化(NBC)信息系统等[6],丹麦也研制出NBC预警计算机系统.


  各类微控制器(单片机)是智能野战医用电子装备的处理中心,该项技术的使用,使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现代单片机功能齐全,几乎不需外围配置.利用单片机技术,自动监测士兵的生理状况,自动请求救援,为伤员提供早期自救方案指导以及进一步的紧急救护措施,研制可用于医疗信息支援、可用于远程医疗系统的前端接口的手持计算机设备等,是当前各军卫生部队的主要研究内容.


  美军研制的单兵计算机装备,是一个功能卓越的“电子医生”,士兵负伤后,它不但能够求救,而且能为士兵提供救护指导方案,还能自动接通基地大型计算机的专家系统及医学信息库,为伤员提供更可靠的救护服务[7].其为战地军医研制的手持计算机设备,可使军医通过战术互连网络或医疗通信接口实时了解战地情况,可与其他野战卫生单位取得联系,可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帮助,可与美军各兵种配备的多技术自动阅读卡和新的数字化医疗鉴定卡等兼容使用,可采集战伤信息,实现战伤电子病历,可提供远程医疗服务[8].


  4 战时医疗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历来是军事领域争夺的前沿,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卫勤保障特点,迅速将通信技术推向战场医疗救护,特别是最近几年战场医疗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主要体现在卫勤指挥管理通信系统,寻找、发现伤员的全球定位系统,远程医疗通信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等.研制能与军事通信网接口,以获得资源共享的野战电子卫生装备,独立机动医疗通信系统,远程医疗的前端装备,全程医疗信息的获取、输送设备等是主要研制内容和方向.


  美军的佩带在士兵身上的个人状态监视器,具有定位接收和无线收发功能,它能进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军用高级无线电话(宽频密码分隔多路进入系统)系统,以监测寻找伤员位置,遥测伤员的生命特征[9,10].他们研制的战地远程医疗系统,主要由数字化野战医院承担,它包括佩戴于战场医生激光防护眼镜上的视频器、以及喉头送话器、微型耳机和膝上型计算机,通过宽频密码分隔多路进入系统与单道视频和双道音频数据通信相连接,后方医生或医学专家通过这一系统能随时对战场救治工作实施指导,包括观察战场抢救过程和伤员后送途中的进一步治疗.美军建立的医疗信息系统,与全球远距离通信网相联接,它使医疗信息不间断地投送到伤员救治的所有阶梯,它通过战伤电子病历等,从前方战场到后方医疗基地,连续、迅速的获取、分发、输送医疗信息(伤情、化验报告、放射和病理影像等),并将其存于多媒体数据库,医疗人员可随时通过通信系统调用[11,12].


  5 其它


  这 里值得一提的是激光技术在“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在生化战剂侦检方面,无源激光、紫外激光、红外激光都起着重要作用,激光雷达在大、中、小范围内的生化战剂检测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应用.美军《陆军》杂志1997年3月刊报道,美军利用红外激光将名为“埃拉斯汀”(ELASTIN)的一种动物组织产品“焊接”到人体伤口上,“埃拉斯汀”在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医学论文:

  • 下一个医学论文:
  • 相关文章
    新兵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Copyright © 2006-2012 绿色健康网(www.gi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